健康養身★冷氣甜涼飲濕身軟無力 中醫教體內除濕

冷氣甜涼飲濕身軟無力 中醫教體內除濕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30多歲的陳先生渾身不對勁,檢查半天也查不出病因,最後求助中醫,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伍崇弘醫師發現,平時總是吹冷氣、攝取過多水果,且天天都喝冰涼含糖飲料的陳先生周邊有許多濕氣無法消散的原因,導致全身無力,這些都是太濕惹的禍!建議透過食藥材及穴道按摩來除濕,做好體內環保。

糯米類食物是除濕大忌

進入春夏季節,氣候多雨,而人體本來就濕,在潮濕環境下更難排除濕氣,整天感覺全身無力。伍崇弘醫師指出,清除濕氣方式有很多,像是陳先生如果無可避免地須待在冷氣房,可以選擇多運動,冰涼含糖飲料能不喝就不要喝,再喝就更濕,難消化的糯米類更是大忌,會阻礙脾胃化濕的能力。

排濕前先觀察4重點

本來腸胃不好、消化吸收差,吃任何東西都馬上想排便及心肺腎臟排水功能差的人都很容易成為「濕氣」一族。伍崇弘醫師建議排濕前先觀察,體內是不是真有濕的表現?觀察重點為一、頭重、全身沒力氣:早上起床,沒有休息後的清爽,反而感覺很累。二、舌苔白、厚且膩:刷牙時就算刷去舌苔,不久就又出現。三、肌肉無力:脾主肌肉,當濕氣進入脾胃會有肌肉無力情形。四、大便不清爽:排泄物不成形、溏瀉、黏膩或出現便秘但大便形質軟黏,則是更嚴重濕的表現。

中醫師診斷後再服中藥

倘若出現以上狀況,就表示「濕氣」可能已經找上你,伍崇弘醫師建議透過食材、藥材除濕,例如:以豬苓、茯苓、澤瀉、白與桂枝五種藥材組合的「五苓散」,有健脾利濕功效,但建議由中醫師診斷服用。

食療與穴道按摩助除濕

在食療方面,可選擇薏苡仁、紅豆及花椒、生薑等辛香料,還有白豆蔻、砂仁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薏苡仁、紅豆烹煮不加糖,生薑不去皮、花椒辛味都有益除濕,火鍋常有白豆蔻、砂仁,也具備辛香、化濕作用,酌量使用能幫忙排除體內濕氣。還有,足三里、三陰交的穴道按摩也可健脾益氣除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4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有愛無礙,為愛而走!心路基金會將於3月29日,在台北、桃園、新竹、高雄4地,同時舉辦「第二屆好天天齊步走」健走活動,邀請社會大眾和智能障礙者一起走出戶外,接觸彼此、相互了解。愛心大使Ella陳嘉樺也參與拍攝「動動舞」宣傳影片,期望能帶動更多人參加。Ella陳嘉樺表示,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台灣堪稱洗腎王國,不少民眾總愛誤信偏方而亂服藥,進而引發洗腎危險。而對洗腎患者來說,往返醫院和住家不僅舟車勞頓,也容易精疲力竭,所幸目前已有居家型的全自動腹膜透析機器,患者只要每個月定期回診,就可以在家裡自行洗腎,省時省力又方便。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阿公阿嬤的微笑真美!聯合勸募協會與萬泰銀行共同舉辦「笫3屆阿公阿嬤微笑大募集」活動,共募集約180張照片參與活動,其中不乏多位藝人參加,如豆花妹、阿嬌等。作品自即日起至3月16日止,在光點台北、捷運東區地下街巡迴展覽。「笫3屆阿公阿嬤微笑大募集」活動優勝作品揭曉,由「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疾病管制署表示,自下個月〈103年3月1日〉起,外籍勞工入台工作滿 6、18、30 個月之定期健檢,如為健檢合格者,將由健檢醫院定期提送合格者名冊清單至衛生局,換句話說,雇主不必再繳交健檢證明送衛生局備查。疾管署指出,每年外勞定期健檢人數約38萬人次,其中99%合格,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