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以為「空腹血糖」檢測正常,就可以大大鬆了一口氣!關於糖尿病,醫生揭露的真相...

腸漏,發炎的關鍵吳佳鴻醫師:別再只看空腹血糖

許多人都害怕自己的血糖出問題,擔心罹患糖尿病,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人。看診時,經常遇到民眾做完健康檢查,聽報告解說時,特別急著關心自己的血糖,只要一看到空腹血糖正常(一般標準值為<100mg/dL)就大大鬆了口氣,好像得到解脫,慶幸自己的血糖沒問題。

別以為「空腹血糖」檢測正常,就可以大大鬆了一口氣!關於糖尿病,醫生揭露的真相...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但是,即使空腹血糖正常,血糖控制可能還是有問題,甚至正朝著糖尿病之路前進!舉例來說,如果單純只看空腹血糖,會以為在標準值以內很正常、很好,沒有問題,但是體內血糖調控是否正常,不能只靠空腹血糖來判斷,應該要連胰島素、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都一起評估。

有位六十多歲女性患者的空腹血糖檢測<100mg/dL,卻發現糖化血色素(HbA1c)是5.9%。糖化血色素可以反應過去兩到三個月體內血糖的平均值,5.9% 雖然尚未達到6.5% 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但其實已經稍微偏高,並非理想的狀態。

根據發表於二○一六年著名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的研究報告,當糖化血色素落在5.7 ~ 6.4% 時, 屬於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已經開始增加。

另一篇刊登於一九九二年糖尿病權威期刊《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的研究報告指出,當患者被醫師診斷罹患糖尿病時(指常見的第二型糖尿病,也是絕大部分患者罹患的類型),血糖異常的問題並不是在確診那一刻才發生,而是在診斷出來的四到七年前就已經出現;因為血糖異常而導致的血管病變風險,也早在四到七年前就已隨之提高。

別以為「空腹血糖」檢測正常,就可以大大鬆了一口氣!關於糖尿病,醫生揭露的真相...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研究學者甚至認為,血糖異常可能早在被診斷出糖尿病的十年前就已經開始!這份研究報告與二○一六年研究報告可說是互相呼應。也在在告訴我們,在糖尿病前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已經開始增加,血糖的異常更是老早就已出現,絕不是確診糖尿病才開始。

 

別以為「空腹血糖」檢測正常,就可以大大鬆了一口氣!關於糖尿病,醫生揭露的真相...
本文節錄:【腸漏,發炎的關鍵】一書/吳佳鴻醫師/時報出版

作者/吳佳鴻醫師

鴻馨診所院長。臺大醫學系醫學士、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臺灣肥胖醫學會肥胖專科醫師、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祕書長、臺灣醫用營養醫學會會員、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IFM)醫師會員、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核心課程訓練、美國抗衰老醫學會(A4M)專科醫師考試通過。

吳醫師認為身體的組織、系統、器官的生理運作,都是彼此緊密相關、互相影響,而非獨立運行。面對慢性病的趨勢,我們可以試著跳脫以「疾病為中心」、器官各自獨立、單純治療症狀的框架,融入以「創造健康」、「人為中心」的全人整體照護思維,透過生活形態中飲食營養、運動活動、睡眠休息、壓力管理、周邊關係、心理情緒心靈等各面向的調整,讓身體各系統間的生理功能和諧運作,進而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Optimal Health)。他主張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進而影響周邊的人,讓大家一起變得更好、更健康。 

相關推薦

  全文導讀 腳在我們身體最下面,所以導致很多人都會忽略它的重要性,往往是發現腳疼痛或不適後才發現,但你可知道腳與我們的壽命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也可以從自己的腳上來了解自己的健康情況,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腳後跟疼與腳麻分別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     腳上的穴位是身...

閱讀詳情 »

如果有人告訴你,有這樣一種東西,吃了可以提神,可以「助性」,還不會上癮,你會不會有興趣?這個東西被稱為冰毒,在最近十餘年間逐漸成為新的「毒王」。《監獄風雲》這出大戲裡,好幾位明星吸食的也正是冰毒。當然,既然是毒品,不上癮是不可能的。近日,有本地媒體起底了福建冰毒流行的現狀,把「陪溜妹」這個行業給描繪...

閱讀詳情 »

聽長輩說,孕婦多爬樓梯,以後生產會比較好生,Mary當初懷孕時也爬了很多次說,不過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今天Mary要來考考大家,孕婦多爬樓梯,真的會比較好生嗎?  A. 會,但只建議散步就好,不要上下樓梯 B. 不會,只是謠言,孕婦不適合爬樓梯 C. 不一定,看寶寶重量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長庚...

閱讀詳情 »

孕婦爬樓梯,其實可以增強心肺功能,而且能強化骨盆底的肌肉,所以可以幫助生產喔!但是爬樓梯對孕婦的脊椎與關節不太好,而且有危險,所以比較建議散步就好,因此正確答案是A. 會,但只適合爬樓梯,不能下樓梯,你答對了嗎?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長庚骨科 高逢駿醫師 延伸閱讀:【孕婦爬樓梯會比較好生?】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