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北市全台首創「博奕門診」3月開診 賭博成癮4危險徵兆你中了嗎?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賭一把手會癢?當心你已經是「賭博成癮」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今(9)日宣布,開設全台首見的「博奕門診」,可協助民眾擺脫賭博成癮的糾纏,而根據美國統計,賭博成癮患者逾半數人會從事非法賭博活動;而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賭博成癮」或「嗜賭症」,有4項行為指標可自我先評估一下。

台北市衛生局心理衛生科科長曾光佩表示,先前類似「過年豪賭欠債,賭徒走上絕路」、「賭債還不出,一家三口赴黃泉」等新聞屢見不鮮,賭博問題在台灣,早就是各層面的問題,只是過去因為沒人就醫,國內根本沒有相關統計數字可一窺現況。

尤其,美國統計指出,賭博成癮患者約有53%會從事非法賭博活動。在台灣,雖然沒有相關統計分析,但網路賭博電玩、虛擬彩券等遊戲盛行,不少人眼中的消遣、打發時間、甚至防止老年癡呆,或許已是賭博成癮找上門而不自覺。

曾光佩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賭博行為依嚴重性與型態分為「娛樂性」、「問題性」與「病態性」,其中「病態性」賭博即為大家習稱之「賭博成癮」或「嗜賭症」,在美國精神醫學會已列入心理疾病之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癮防治科醫師黃名琪表示,「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II)在1980年,就把病態賭博列入「無法歸類的衝動控制違常」,雖然國內沒有相關篩檢可作為「病態賭博」的判斷工具,但如果民眾因賭博行為造成家人、工作等影響,甚至有下列情形發生,建議儘快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一、儘管家人或朋友勸我不要再做了,我還是停不下來。
二、我試著不要去做,但不做就覺得坐立不安、情緒低落甚至容易生氣。
三、儘管做這件事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例如:跟別人吵架、把錢都花光了甚至要跟別人借錢等,我還是無法停止。
四、我常常會想到這件事,也想要去做,而且花在上面的時間越來越多。
賭與不賭,對他們都是兩難!曾光佩點出「賭博成癮」者的困境,明知道不能賭,但不賭整個人就陷入緊張、焦慮的狀態,可一旦做了又會有深深的罪惡感進而影響睡眠、精神狀態等,又想要紓壓,結果就是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曾光佩強調,「博奕門診」是想試著做做看、幫助民眾,也要提醒民眾不要予以汙名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自3月起每周二、四上午9點至12點開設博奕門診,若本人或親朋好友疑似因賭博行為造成生活重大改變,可儘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或撥打諮詢專線(02)2726-3141分機1140。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喝大蒜水、紅茶、醋「抗病毒」? 食藥署提醒傻傻喝恐出這問題

入台禁令已逾月 滯留中港澳病人「斷藥」親友備3文件可代領了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連續第5天破千,且天天創高,疫情也燒向最重要的醫院,北部大醫院就一口氣有兩家發生確診個案,除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有5人確診之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下午也證實台大醫院有4人確診,台大院方隨後指出是麻醉、急診及外科的同仁和一名外科病房病人染疫,不過...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擴大「三劑疫苗限制令」,要求自4月22日起,進入健身房需打滿三劑,引發業者反彈不滿,砲火打向中央,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下午在防疫記者會上強硬回應「我們現在坐在上面的都是跟八大一樣,都要打滿三劑」;另外,陳時中也回應新北市長侯友宜指中央對居家照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劉宇軒、羅驊鋒 / 台北報導 台灣2021年新生兒人數有15萬3千多名,持續創下歷史新低。降低新生兒罹病率與死亡率是新生兒醫療界努力的重點目標,尤其早產兒的存活照護更是首要工作。健保署自本月起,擴增給付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人數(RSV)單株抗體給出生時未滿33週的早產兒,降低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者已經連續5天破千例,數字還一天比一天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今(19)日已經下令要求全國各縣市一周內啟動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措施,而居家照護最關鍵配套就是「送藥到府」,藥師公會也同步宣布全國第一波總計有超過1800家藥局投入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