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北榮鼻內視鏡多專科團隊 搶救腦瘤內分泌風暴

北榮鼻內視鏡多專科團隊 搶救腦瘤內分泌風暴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6歲翁小姐,半年來飲食及生活習慣未改變,但體重卻直線上升,在3個月間從49公斤增加到65公斤,最多一個月增重達10公斤,臉型也大幅變成圓潤的月亮臉,皮膚不僅變得粗糙且有許多痘痘及毛髮的增生,同時出現四肢水腫及無力。至他院就診疑似賀爾蒙失調,血液及尿液檢查發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過高,影像檢查證實腦下垂體有6公分巨大腫瘤,並包覆鄰近的大血管及神經構造,確診罹患“庫欣病”,需手術切除。翁小姐諮詢多家醫院醫師,均建議因大血管包覆腫瘤,為確實切除乾淨,需開顱摘除並輔助放射線及藥物治療。

臺北榮總經鼻內視鏡手術團隊建議,不需開顱,以微創經鼻內視鏡手術成功切除腫瘤,未發生鼻部不適或嗅覺喪失等併發症,異常增高的賀爾蒙很快就在術後下降,在新陳代謝科、鼻頭頸科及神經外科等多專科的追蹤下,體重及臉型回復以往樣貎,影像檢查亦無殘瘤,不須再接受輔助性的藥物及放射線治療,精湛優質的技術獲得國際知名期刊Neurosurgical Focus Video封面刊登肯定。

罕病庫欣病 腦下垂體過度分泌激素

臺北榮總新陳代謝科陳涵栩主任指出,庫欣病是腦下垂體過度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罕見疾病,容易造成新陳代謝及心血管系統的併發症,病情嚴重甚至會威脅生命,庫欣病通常是腦下垂體長了腫瘤所造成,手術切除是治療的首選。

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外科王緯歆醫師表示,腦下垂體腫瘤及其他顱底腫瘤若有神經血管的侵犯,除傳統開顱手術外,要從鼻子的通道進行手術,難度是相當的高,要達到腫瘤完全切除又保存內分泌及神經的功能更是難上加難。為突破治療瓶頸,104年起,鼻頭頸科藍敏瑛主任與一般神經外科王緯歆醫師共同組成「經鼻內視鏡手術團隊」,與全世界最知名的美國匹茲堡醫學中心合作,至今已完成超過400例手術,更共同發表10餘篇相關論文。

經鼻內視鏡 跨科手術成功率高

王緯歆醫師指出,經鼻內視鏡雖不是新創手術,但臺北榮總團隊採跨科合作的手術方式,五年內成績已達國際頂尖醫學中心水準。以腦下垂體腫瘤手術為例,全切除及近全切除的比率高達95%,但手術相關併發症皆僅有1%的比率。針對罕見疾病的肢端肥大症(分泌生長激素的腦下垂體瘤所致)手術,到目前為止16例皆成功切除治癒,為病患及健保省下龐大的藥物治療費用。其他如難治的庫欣病(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腦下垂體腫瘤),在手術團隊與內分泌團隊的密切合作下也有相當高的治癒率。

鼻頭頸科藍敏瑛主任強調,經鼻內視鏡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鼻頭頸科醫師在術前、術中及術後全方位參與治療,不但提升了手術的成效,也確保了病人的生活品質。以往病人術後常有腦脊髓液滲漏、鼻竇發炎甚至嗅覺喪失等問題產生,在鼻頭頸科醫師全程參與治療下,術後腦脊髓液滲漏發生的比例低於1%,遠優於世界頂尖醫學中心所能達到的水準;避免術後產生嗅覺喪失的併發症,獲得國際期刊的刊登與肯定。手術計畫也能一併規劃改善病患相關鼻部問題,如鼻塞、鼻炎或因腫瘤造成的鼻部外觀改變。此外,在復發或難治的鼻咽惡性腫瘤治療方面,北榮團隊在多專科積極合作下克服許多治療的瓶頸,包含再次手術的評估與執行,審慎為病患提供一套有效的治療方式。

臺北榮總經鼻內視鏡手術團隊成員,除藍敏瑛主任、王緯歆醫師,鼻頭頸科趙勻廷、葉建甫、洪莉婷及黃毓雯醫師等亦陸續加入,也結合新陳代謝科、腫瘤科及放射腫瘤科等多專科醫師共同參與擬定治療計畫。

除此之外,北榮團隊與美國匹茲堡團隊每年於台北舉辦的 “台北匹茲堡經鼻內視鏡學習營”,招收國內外學員超過百位,為亞洲區經鼻內視鏡手術重要的訓練基地;在臨床治療與教學研究方面,臺北榮總為國內最完整投入腦下垂體及鼻顱底腫瘤治療的醫學中心,藉由多專科合作的力量,持續為病人提供優質精準的治療。

【延伸閱讀】

皮膚搔癢難耐起因竟是骨髓纖維化! 未妥善治療恐惡化為急性白血病

【李世明醫師】懷孕24週肚中寶寶不動了! 醫師:12小時沒胎動恐胎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小心便祕引爆血管內的炸彈!現代人外食比例高,飲食普遍高油、高鹽、多肉、少菜,長期累積容易造成便祕和三高疾病纏身。可怕的是,如果高血壓患者同時有便祕的問題,每次排便都要拚命用力,會讓血壓瞬間升高,可能引發腦中風。營養師表示,想要一舉解除腸道和血管阻塞的危機,奇亞籽是個不錯的好幫手! 奇亞籽整腸顧血管...

閱讀詳情 »

您是否正擔心著電視藍光會對家中長輩的雙眼造成危害呢?您是否也曾為了避免父母被電視藍光影響視力,特地在電視上加裝了抗藍光螢幕保護貼、選購抗藍光電視,希望藉此減少長輩接觸有害藍光的機會,卻反而被父母抱怨:「為什麼畫面都黃黃的不好看;螢幕好暗看不清字幕、好吃力...」,因而陷入了不知如何同時照顧長輩心情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總是埋首桌前、窩在沙發裡(沙發馬鈴薯)或以車代步?醫師指出「很多男性到了中年,肚子就會不知不覺變大,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年紀大了的自然表現,但研究發現其實這和男性體內的睪酮濃度不足有很大關係。」根據研究顯示,長期身體不活動的人在30歲以後,每10年會失去3%~5%的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根據衛福部公布106年國人最新死因,癌症蟬聯冠軍,肺癌死亡率更連續十年第一名,平均56分鐘即有1名肺癌患者死亡。為此,癌症希望基金會二度攜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等五大醫學會,特別於世界肺癌日提出「對抗肺癌,超越三十」,期許落實「精準醫療延長存活」、「儘早發現及早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