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羨慕高手在果嶺邊,'一切一推'保Par。也常聽說:長干是製勝的,短桿是致命的;長桿是嚇人的,短桿是收租的。也有博友和球友們這樣對我說:開球、長打這些嚇人的學習心得分享了,致命和收租的要壓箱底了?其實不是,主要是我本人最弱的就是短桿,去年就學過大師Ray Floyd的短桿十律,只是去年做農民交租的時候比做地主收租的時候多,現在只能把大師總結的短桿十律和大家一起重溫一遍。鑑於前幾天讀有些博友分享切桿心得時把劈桿和切桿混為一談,首先我們需要定義切桿和劈桿的區別:切桿- 沒有立腕的動作,是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要少於在地面滾動的時間的一種擊球法;其輕柔的打法猶如在做推桿。劈桿- 是很放鬆的擊球法,擊球時需要左手立腕,球的飛行距離要遠遠多於球在地面滾動的距離。對我這樣的菜鳥來說,當球處於果嶺附近時,我會應盡可能嘗試推桿。如果地面不平整,或者草很高,才會選擇切桿吧;但如果切桿所達到的距離不能把球安全地帶到果嶺上保Par的距離,這時就該劈桿了。短切基本上是對球位在果嶺附近而言的。
01)自學最關鍵- 高爾夫是一個需要去長期自學、練習、累積經驗的熟練工種。
由於球位、草質和果嶺情況等等不盡相同,因此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次切擊球,要想詮釋所有切擊球狀況幾乎不可能。所以我們只需要學習切擊球的基本原則,剩下的就靠自己了,特別是下場的經驗累積。我個人曾認真觀察過一些切球手感超級好高手和教練練球,他們常常會在果嶺邊使用不同的鐵桿甚至是球道木來練習各種切擊球打法:既可以打出彈跳一次就朝洞口滾去的球,也可以打出球上果嶺就剎車的球,還可以在各種困難球位救球。這樣的高手每天都在這樣練習鞏固自己好的手感,我們這些菜鳥更要努力了。高爾夫是一個需要去長期練習、累積經驗的熟練工種。常常聽到一些業餘球手說:'一年打進8字頭,兩年打進7字頭';其實,對於業餘球手'一年見過8,兩年見過7'是有可能的。要想穩定在7、8字頭就需要向職業球手那樣'天天磨刀',否則'神馬70多桿,都是浮雲'。
02)進入一種專注的狀態。
你是不是發現:一般的切桿高手,在面對50碼以內到旗洞的球位時,雙手預擺著球桿,那雙眼睛是不是虎視眈眈地專注,彷彿要用眼睛把小白球切入洞裡。其實那是一種專注的狀態,進入這種狀態時,球手的腳步都變得輕盈起來。當面對一次至關重要的切擊時,他們的腦海能夠想像出球離開球面,完美地落上果嶺靠近、滾進旗洞的場景;隨後是不同打法在腦海裡像電影一樣循環上映,最後決定一種最合適的打法。這種虎視眈眈的專注狀態能夠讓球手用想像的畫面來代替可能干擾他們的一些有意識的想法。當你學會了這種專注,切擊球之前,用這種方法來預演揮桿,你會發現結果只有兩種:直接入洞,或者對手只能給OK球了。
03)定位時稍微抬起桿頭。
大師Ray Floyd 發現:所有的人在揮桿時,都會在下桿時受到離心力的影響,導致桿頭被拉向遠離身體的方向;所以,需要在定位時手臂伸直,將桿頭稍稍提起,剛好離開地面。這樣的話,你會發現切擊球很少出現啃地,或者青蛙跳。
04)握把底端始終離目標最近。
在通過觸球區時,應該用雙手來引導桿頭。如果在觸球時翻手腕,則很難保證切擊球的質量。檢查的方法就是在揮桿的過程中用眼睛的余光去觀察握把底部:定位時握把底部是整個球桿距離目標最近的部位,在整個會揮桿過程中,握把底部距離目標最近的位置始終保持不變。
05)最關鍵是開竅。
我們經常被告知短打的重要性,經常被叮囑要多加練習。但像我這樣一般水平的菜鳥並不能真正理解。看看一些職業高手球手平均標準桿上果嶺率大約在70%左右,你就明白了。72洞比賽中,大約有22洞不能標準桿上果嶺,但是四輪下來基本都是低於標準桿的成績。因為高手們都可以將球切擊到洞口附近。據統計,我這樣差點在15左右的業餘菜鳥,在18洞比賽中,通常只有5個標準桿上果嶺的(我怎麼覺得我基本上可以到10個左右,哈哈哈,誰統計的?) ,救球的成功率很低。如果菜鳥們真的算明白了,開竅了,你能不下功夫去突破短切球嗎?
06)盡可能早讓球落地並滾動。
你可能已經發現,高手們的球技球法則是:讓球盡快落上果嶺,然後滾動向洞杯。彈道越低越好。如果沒有必要,高手們絕對不會選擇高彈道的打法。菜鳥也會明白:球的彈道越高,落地就會越重,球落地越重,彈跳情況也就越不可預知。除非你是短桿王米克爾森那樣的短桿高手,否則,60°以上的挖起桿確實是“讓我歡喜讓我憂”的武器。也有人說是球包裡的'毒藥'。
07)何時拔掉旗桿。
短桿大師戴夫.皮爾茲認為:無論如何,從果嶺外切擊球時,都不要拔旗桿。但是,大師Ray Floyd確認為:如果球位好,而且上果嶺後拐線也不是很大,你的感覺又很好,那就拔旗桿,這樣讓你自己更有自信!
08)學會對付泥地裡的球。
好像我們這樣的菜鳥比較少遇到這種情況。你如果想成為高手或者職業球手,那天大雨後,請你迅速趕到練習果嶺前,認真苦練一番,總結一些經驗,最後,不要忘記來到這里和大家共享一下雨後擊球的技巧。
09)學習老式“凹槽”鐵桿的切擊法。考慮到像我這些菜鳥也就見過這兩年的鐵桿,所以我把這條直接改為:學會用球道木在果嶺邊短切。
有些球位我們無法用鐵桿擊球,或者鐵桿擊球效果不好;比如:球落在在果嶺邊時,有些球場不允許我們菜鳥水平的球手用鐵桿擊球,在這些時候我們應該學會用球道木切球,方法:第一,向下縮緊握桿,因為使用球道木切球的難點在於,你的球桿很長,但是你擊球的目標距離卻很短;所以握桿的位置向下幾英尺,甚至可以靠近握把的底端,這樣能夠更好的控制球桿。第二,像推桿一樣的揮桿,在揮桿過程中你不需要太多的身體動作,所以開始時將你的重心落在你靠近果嶺的一隻腳上,這是身體動作的中心;其他的就像你在做長推時做的一樣了。第三,保持桿頭低平,讓自己感覺你好像在做一個水平揮桿。在擊球的瞬間保持桿頭低平,貼近地面,你要相信桿面的傾角能夠將球帶起。記住,你要試著在擊球時讓桿頭距離地面只有一英尺左右的高度。整個揮桿中最困難的就是距離的估計和測量。你需要經常的練習這中擊球方式,看看桿頭帶動球的速度大約是怎樣一個水平。
10)為身體考慮,每次最多連續打5顆球。
每次開始練球前,你需要有30分鐘的熱身時間。但一定要保證,熱身環節既不能讓背部感到勞累,也不能對練球失去興趣。在同一個位置,連續擊球不超過5次。這樣不僅讓我的背部放鬆,還能讓我始終保持練習的新鮮感。我估計這裡主要是指真草皮練習區和練習果嶺邊。哈哈哈,大師要是讀了新浪高爾夫博友的博文,每天切球超過2000顆,他還不嚇得趕快跑到中國來拜師呀?
另外,考慮到7)、8)和10)講的規則對我們這類菜鳥針對性不強,我只好用其他大師的切桿方法來補充一條:
10+1)像老虎一樣用推桿的握桿法來切球。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多時候切桿沒有推桿手感好時,請像老虎一樣:用推桿的握桿方法來握短鐵。要想在果嶺周圍打出令人滿意的桿數,那麼選擇越容易的打法就越容易得到滿意的桿數。最容易掌握的擊球方式就是“切球式推桿”。這確實能夠發揮作用。如果你錯過了果嶺將球打到果嶺旁邊,不管你的落點如何糟糕(除非被完全堵住),這種擊球都可以幫助你節省一些桿數並防止沒有打中小球而打到球前面的草地上。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