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卵巢癌不要come back 標靶藥物助降低復發風險

卵巢癌不要come back 標靶藥物助降低復發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晚期卵巢癌具有治療後容易復發的特性,且每次復發間隔越來越短,患者往往面臨治療困境。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台灣婦癌醫學會副秘書長吳貞璇對此表示,卵巢癌進入個人化醫療時代,已有針對特殊族群的有效標靶藥物,除首次治療有助延緩復發時間,復發後也有助控制病情,呼籲患者別輕言放棄治療。

卵巢癌半數發現多晚期 治療後易復發
卵巢癌不要come back 標靶藥物助降低復發風險

卵巢癌號稱「寧靜殺手」,吳貞璇醫師表示,早期卵巢癌沒有症狀,若出現腹脹、腹痛、月經不規則等症狀,超過一半患者發現已是中晚期。且卵巢癌即使治療後,7成患者3年內會復發,腫瘤逐漸產生抗藥性,疾病很快會再度復發,陷入惡性循環。

晚期卵巢癌治療 目標延緩未來復發時間

因此晚期卵巢癌治療,目標是延緩未來復發的時間,吳貞璇醫師說明,主要以手術為優先,盡量將腫瘤切除乾淨,且術後再搭配輔助性化療,減少癌症復發機率;如果腫瘤擴散嚴重,也可考慮先接受術前前導性化療,讓腫瘤範圍縮小,再進行手術與術後化療;若癌症已出現遠端器官轉移,則會以化療為主。

當癌症復發後,吳貞璇醫師說,會評估腫瘤對鉑金類的化療藥物的敏感度,若藥物敏感可再使用鉑金類藥物治療,如果有抗藥性,則選用非柏金類藥物化療。

標靶藥物新發展 維持性療法助延長復發時間

然而,卵巢癌仍有上述復發間隔越來越短的特性,所幸目前卵巢癌治療的標靶藥物持續進步,在患者接受完整治療後,作為維持性療法,有助延緩癌症復發時間。

吳貞璇醫師提到,其中一款標靶藥物屬於血管新生抑制劑,可阻斷供應腫瘤養分的血管,讓腫瘤「餓死」,可用於卵巢癌初次診斷後一線使用,或者復發後使用,建議與化療並用,不僅減少腫瘤血流供應,也能促進化療藥物至腫瘤的效果。研究指出,第一線使用有助延長復發時間達1年半,且對於腹水改善效果不錯。

另一款則是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適用帶有BRCA突變基因,且鉑金類藥物敏感的患者,於術後化療後作為第一線維持性療法,或者癌症復發後使用。

台灣約有15%卵巢癌患者帶有BRCA突變基因,吳貞璇醫師說,根據美國國家癌症指引(NCCN),建議卵巢癌初次診斷時進行基因檢測,臨床研究發現,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6成患者3年內還未復發,是相當大的突破。

若錯過初次診斷的時機,吳貞璇醫師補充,也可在卵巢癌復發後基因檢測,復發後臨床試驗顯示,使用鉑金類藥物的組別約5.5個月惡化,而具BRCA突變基因,且復發後對鉑金類藥物敏感,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後,無惡化存活期可達約19個月,增加13.5個月,等於降低7成復發風險。

卵巢癌走向個人化醫療 醫鼓勵患者別放棄

吳貞璇醫師說,對於卵巢癌的新式藥物是樂觀其成,目前癌症走向個人化醫療時代,已經有不錯的標靶藥物,鼓勵患者不要放棄治療。她也提醒,卵巢癌是無聲殺手,婦女應一年一次子宮、卵巢身體檢查,有機會提早發現及早治療。

【延伸閱讀】

超難纏「三陰性乳癌」有解 PARP抑制劑助續命

年輕乳癌殺手「遺傳性乳癌」 醫籲基因檢測找標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7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生殖醫學的進步,讓不孕夫妻有了一線生機,雖然不孕症原因很多,但是藉由對症治療,仍可讓不孕夫妻一圓求子夢。婦產科醫師建議,如果結婚後,想要生孩子,但是卻一直遲遲都沒有消息,大約同房一年後就應該診治。男女都可能發生不孕症衛福部桃園醫院生殖中心主治醫師劉政賢表示,不孕症原因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進入忽冷忽熱的梅雨季節,讓你感到頭昏腦脹、心情鬱悶嗎?或不小心感冒已找上身,根據一篇2017年3月發表於《健康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感到寂寞的人所自述的感冒症狀比擁有較強社交網絡者來的嚴重。寂寞讓你覺得感冒更嚴重由美國萊斯大學研究者進行,以159位18~55歲的民眾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兒童福利聯盟日前發表「台灣學童學習狀況調查報告」,其中有超過一成的學生因為過勞而有自殘、自殺的念頭;精神科醫師呼籲,家長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要有敏感度,若是發現有異常,應積極帶孩子就醫診治,以免發生不幸憾事!學生不太會和家長說出壓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整理編輯/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別生氣,少動肝火,這樣對身體不好喔!」肝臟是幫助人體代謝的重要器官,想要守住其正常機能,除了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飲食之外,似乎與本身脾氣好不好也有關係?而中醫常常講的「大動肝火恐傷身」,真有它的道理嗎?   保持身心舒暢 中國醫藥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