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原來癌細胞是靠「它」才能生存,癌末者只要不吃「它」癌細胞就死光,身體完全康復了!

癌症,不但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還可能逆轉!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有了突破性見解,研究團隊表示,已找到調控癌細胞葡萄糖代謝造成腫瘤增生的機制,應證了癌細胞就是正常細胞的新陳代謝途徑產生變異所致,研究還發現,只要抑制關鍵酵素結合,就可對癌細胞「斷糧」,讓腫瘤縮小3分之1。

原來癌細胞是靠「它」才能生存,癌末者只要不吃「它」癌細胞就死光,身體完全康復了!

國衛院長龔行健、清華大學教授王雯靜以及國衛院分子基因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王鴻俊共同組成研究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深受國際重視,已於年初刊登於國際排名第四的頂尖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刊」上。

過去醫界已知,有別於正常細胞以有氧呼吸途徑產生能量,癌細胞僅以少量的葡萄糖進行有氧代謝途徑,其餘大部分的葡萄糖都進行糖解作用,變成乳酸,促使腫瘤生長,但一直不瞭解箇中關鍵所在。

國內研究團隊經測試與前列腺癌、乳癌發生有高度相關的致癌因子JMJD5後發現,它能和控制癌細胞生長的關鍵糖解酵素PKM2結合,改變細胞新陳代謝的路徑,從而促成腫瘤生長。

龔行健形容,PKM2酵素就像「守門人(gate keeper)」一樣,在氧氣充分之下,會把絕大部分通過的葡萄糖轉化成為能量與二氧化碳,可一旦與JMJD5結合後, 便失去守門人的功能,形同將門關上,讓細胞產生乳酸,促使腫瘤生長。

王鴻俊表示,研究發現,從細胞層面來說,只要鎖定JMJD5作為標靶,抑制、降低其表現量,就可以逆轉這癌化的新陳代謝路徑,從源頭斷糧,減緩腫瘤生長,初步實驗顯示,癌細胞可以縮小達3分之1。

研究團隊強調,目前抗癌症的藥物多半以阻斷癌細胞的生長或是破壞癌細胞的基因及生長機制,但是這些做法常常都會傷害到正常細胞,若能改以調節癌細胞新陳代謝的方式治療,就不會影響正常細胞,也不會有副作用。

王鴻俊表示,研究下一步將進行動物實驗,希望能找出以JMJD5為分子標靶的新治療方式,但要有具體成果仍有一段長路;他也說,目前部分控制糖尿病病患血糖的藥,也證實對腫瘤的生長有抑制的作用,凸顯新陳代謝的正常運作與癌症防治確實相關,研究也鎖定這類藥物,企圖讓老藥有新用途。

原來癌細胞是靠「它」才能生存,癌末者只要不吃「它」癌細胞就死光,身體完全康復了!

相關推薦

示意圖 與本文無關 圖帆攝自youtube 相信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點腳臭,而有一些天生汗腺較發達的人更每晚受到這等「臭味」的困擾!而在ptt也有網友特地發文表示,自己的腳先前不慎壓傷,嚴重到去看醫生,過幾天後他不小心把舊的指甲給撥弄下來後,竟散出一股濃濃的惡臭!導致整間屋子臭味瀰漫.... &n...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自medicanotes、WUDN 糖尿病預防的重要性因這幾年來全球糖尿病的日漸盛行而益發凸顯; 病人在發病的早期,大部分病人都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 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不舒服的感覺,要是沒有刻意去檢查的話,根本無從發現。 下面將舉出糖尿病的十種症狀。   有出現以下十種症狀的跡象...

閱讀詳情 »

   翻攝陽光地帶   一、輕微按摩後腦勺 很多人睡醒後覺得頭暈沉沉的,有時還會耳鳴。這時不妨彈彈後腦勺,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敲打時將兩手掌心分別按緊兩側耳朵,用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彈後腦勺。此法能刺激耳廓周圍的穴位,可防頭暈、耳鳴、促聽...

閱讀詳情 »

  (翻攝自看中國 youtube,下同) 我們以為的正常壓力感受,有可能是心髒病發出的警訊。 所謂心因性猝死,通常會在發作的10分鐘死亡,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患者存活下來,這算是一種心髒病。以心因性猝死而言,平常若出現一些心髒病的潛在徵兆症狀,包括氣促、胸悶、心悸和暈厥等,這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