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去汙名化 讓思覺失調症勇於接受治療

去汙名化 讓思覺失調症勇於接受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去年「政大搖搖哥」事件,遭台北市政府強制送醫,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成為全國關注的議題。專家強調,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仍有汙名化,導致民眾的集體恐懼與排斥,也造成患者不願意接受治療。

思覺失調症 有妄想、幻聽症狀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胡海國指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神經結構及功能失常的疾病,多數患者為青春期時受到巨大壓力影響,促發腦內多巴胺系統功能亢奮,引發妄想、幻聽等精神病性症狀。

思考、知覺功能有問題

胡海國教授表示,此病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2014年更名為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的基本病理是潛在的認知功能,包含神經認知、社會認知思考、知覺功能為主要問題,因此命名為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更名 提升就醫及接納度

胡海國教授強調,思覺失調症是更文明的診斷名稱,也更呈現思覺失調的病理,讓病人本身易懂,能夠自我尋求醫療,也讓家屬容易了解,給予適當的關懷,而社會大眾更能體會病人,給予支持及接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5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大多數日曬不足,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已是全球普遍現象!根據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D恐導致全身性疾病,包括骨鬆、氣喘、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甚至癌症。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師趙順榮建議,除了適當日曬外,建議每日補充800 IU高劑量維生素D。現代人普遍缺乏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在美國,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品質、身體活動,常受到限制,有時情況更比糖尿病、心臟病或其他癌症患者來得嚴重。目前治療慢性背痛,除了藥物治療,也有認知行為、適當放鬆、疼痛按摩等非藥物介入方式,可幫助緩解慢性疼痛、增加活動靈活度。慢性疼痛患者接受認知行為治療,雖然有效,但卻有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端午連假第一天,輝瑞志工隊與世界和平會的小朋友們前進國家音樂廳!志工陪伴這群孩子們參加由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所主辦的親子音樂會–弦樂嘉年華、鋼琴來湊兩腳。希望藉由這場音樂饗宴,開啟小朋友的視野,豐富其生活體驗,進而陶冶他們的性情。乘著音樂的翅膀 打造健康的世界許多小朋友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