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天氣越來越熱,燒烤、小龍蝦、醬爆螺絲,可謂「夜宵三大寶」。但是,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大家一定要當心啦。今天有條重要消息要告訴愛吃螺絲的朋友們:

幾天前,有關部門發佈了預防織紋螺食物中毒風險警示,提醒民眾不要購買和食用織紋螺,誤食織紋螺後,如發生中毒症狀的,應當立即自行催吐,並到醫院就診。
 
一隻螺螄怎麼會引起如此重視?它是什麼?為何不能吃?和普通螺螄如何區分?

連續的悲劇

5月7日中午,福建莆田,2歲男童康康(化名)的爺爺帶著孫子吃了織紋螺,午休醒後,兩人全身乏力,緊急送醫。孫子因年齡小、食用較多而病情危重,只能靠呼吸機呼吸。現在已經深度昏迷10幾天,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醫院方面表示,織紋螺毒素是一種麻痺性貝類神經毒素,暫無特效解毒藥。

毒素會導致神經肌肉麻痺,最致命的影響就是對呼吸肌的麻痺,會激發呼吸和心跳驟停,導致嚴重的腦缺氧。小孩病情危重,在送醫期間就出現了呼吸和心跳驟停的情況。

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網絡圖片)


而就在去年6月20日,福建同樣有一位老人,在海鮮市場地攤買了織紋螺。吃完不久就出現四肢麻木、吞嚥困難等中毒現象,家人趕緊將她送到醫院。但至今仍靠醫療器械維持生命。

食用症狀

有的人在食用時,一邊吃一邊就有反應:舌頭、嘴角開始發麻,說話變得口齒不清,整個面部直至全身麻木。

織紋螺如何識別,辨識有毒織紋螺  

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網絡圖片)


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有些地方還稱為割香螺、小黃螺、甲錐螺。
  
它一般生活在近海的礁石附近和泥沙底,多產於浙江、福建、廣東沿海。

織紋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為1釐米左右、寬度約為0.5釐米。織紋螺是有毒生物,毒性比砒霜還要高百倍。每年春夏季毒性更大,人食用後有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

只要「吃一顆」就有可能變成植物人!為了家人的健康你一定要知道!
(網絡圖片)


由於海洋環境受到污染,「赤潮」頻發,使織紋螺體內「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經檢測,該毒素對人體的經口致死量為0.54毫克-0.9毫克,也就是說,一顆小小的織紋螺就有可能致人喪命。

最近,正是織紋螺的旺汛期,許多人傻傻分不清,造成誤食中毒。大家出門點一盤螺螄盡情享用時,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啊! 

相關推薦

圖說:減肥除了選擇適合自已的方法外,有些減重的小撇步的確可以幫忙燃得更多、瘦得更快。(擷取自flickr,作者Helga Weber)欣傳媒 finely.me說到減肥,每個人都恨不得自己可以瘦得比較多,更希望身體隨時都在呈現燃燒的狀態,趕快把多出來的每一吋脂肪全部燒光光。其實,減肥除了選擇適合自已...

閱讀詳情 »

曾以PM2.5勸退國光石化在彰化興建的彰化醫界聯盟志工張淑芬,現在將重心轉往推動空氣品質環境教育上,培育未來環保小尖兵。 文/洪綾襄 M2.5是一種懸浮微粒,會讓人得到心血管疾病!」6歲的子慶背著雙手,故作成熟的嗓音發表他對PM2.5的觀察與學習心得。「今天彰化的空氣品質很差,有一大塊都是紅色的(超...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作者/黃惠如圖片/康健雜誌每個人都是癌症候選人,不見得年輕人就不會被癌症找上。奇美醫院柳營分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聰認為,「學會辨識癌症警訊,一輩子都受用,不只用在自己,也能幫家人、朋友注意。」只要有以下10個癌症警訊,就應該提高警覺,不管你多年輕。■摸到硬塊:不論是乳房、睪丸或其他部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