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大創單孔無管手術 肺癌患者新福音

台大創單孔無管手術 肺癌患者新福音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早期小顆肺癌新救星,術後即可下床進食!肺癌幾乎已成台灣新國病,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普及,早期肺癌篩出率逐漸增加。對此,台大肺癌團隊研發「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免氣管、胸管和尿管,合併影像導引定位,傷口小、恢復快。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表示,該術適合肺癌腫瘤小於1、2公分,有助老人及肺功能差的病患恢復。

肺癌新國病 每年1萬3千人罹癌

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有超過一萬三千人罹患肺癌,超過九千人因肺癌死亡,儼然是新國病。陳晉興指出,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越來越多早期肺癌,但傳統肺癌手術,須使用雙管氣管(有感染風險),麻醉還要維持只有一邊肺臟呼吸(至少一小時),還必須開胸達20至30公分上口,且須切斷2-3根肋骨,再進行手術。「不但傷口長、切除範圍大、恢復慢,手術併發症及長期疼痛的比例也較高。」對此,目前肺癌手術新趨勢,是「單孔無管、精準定位」,優勢是「更小胸壁切口(單孔)」、「更快麻醉恢復(無管)」和「更少,更精準的肺臟切除」。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 適合早期小顆肺癌

陳晉興解釋,「單孔」是目前胸腔鏡手術進步,從原本三孔傷口,目前進步至單孔,切口愈來越小;「無管」是更快的麻醉恢復,避免大量肌肉鬆弛劑,達成無氣管、胸管、尿管,麻醉較淺,屬於靜脈麻醉,術後即可甦醒,下床進食;「更精準」是因為肺臟切除不再重生,切越少越好,但切得不夠或不準,腫瘤容易復發,因此透過影像導引定位,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找出腫瘤,再予以切除。

臺大醫院肺癌手術團隊除發表多篇論文、撰寫教科書,更已進行免氣管插管胸腔鏡手術超過1500例,影像導引之定位胸腔鏡手術超過1500例,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超過100例。

陳晉興補充,該術式適合腫瘤小於1、2公分,老人及肺功能差、較瘦的病患,不適合腫瘤太大、曾手術沾黏、過度肥胖等患者。

早期篩檢預後佳 醫籲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

此外,肺癌愈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美國臨床試驗證實,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降低死亡率20%;歐洲臨床試驗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降低死亡率26%。陳晉興提醒,45歲以上民眾,可定期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診斷早期肺癌,降低死亡率。

【延伸閱讀】

不再常請假!女工程師天天偏頭痛 預防性治療助返職場

年關將近,年終怎麼花? 牙齒矯正、電波拉皮皆上榜

每天在家睡覺就自動幫你「洗腎」? 末期腎衰竭透析治療也能很自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8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會和孩子談性嗎?很多家長對於要教導孩子性知識都會很尷尬,甚至連學校老師都有可能不知從何教起,以致很多孩子對性都是一知半解;專家建議,家長或是老師教導孩子性知識,可以從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可用繪本做性教育 臨床心理師張閔翔表示,小朋友在幼稚園時...

閱讀詳情 »

有些讀者朋友有伸展筋骨和按摩習慣,但會在「腋下」位置進行按摩紓壓的人應該滿少的吧?從東方醫學的觀點來看,為了把身體與生俱來「變得更好&更有元氣」像這樣子的力量給引導出來,腋下按摩紓壓是非常重要的☆這次就從“日本-預約不到的整體師”-朝井麗華(Asai Reika)所著的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巴西里約奧運將於8月5日登場,為維護選手出賽期間的健康安全,疾管署已指派防疫醫師至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並開放代表團成員茲卡病毒檢測服務,確保選手健康奪牌為國爭光。醫師則提醒,女性不論前往參賽或觀賽,2個月內都應避免懷孕。 里約茲卡疫情全國第3 根據疾管署疫情資料顯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以往診斷神經病變,患者必須做神經切片,傷口大、長達半年才能癒合,還可能留下疼痛的後遺症;台大醫院研發「微創皮膚切片」,僅需取0.3公分的皮膚,傷口最快2周可復原,即可診斷罕病「類澱粉神經病變」,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神經學年報》。 皮膚布滿各類神經 台大醫學院解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