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人近半「酒精不耐」 喝酒臉紅是罹癌、失智大警訊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喝酒容易「臉紅紅」的人,最好別喝酒!國健署今(7)日表示,喝酒不但有胃潰瘍、肝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等潛在健康風險,在台灣,有近半國人更有喝酒容易臉紅的酒精不耐症,得到癌症及失智症的風險更高,特別需要節制飲酒;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顯示,常過量飲酒喝到「斷片」的人失智風險更高。

喝酒臉紅就是一項警訊,原來根據2019年美國史丹佛大學最新研究,喝酒容易臉紅的人,不僅會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還會加速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台灣有近半人口因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嘔吐、宿醉等症狀,又稱為「酒精不耐症」,此為亞洲人特有的基因變異,比例遠高於白種人,特別需要節制飲酒,否則不僅罹癌機率高,還會提高失智風險。

一般人只要短時間大量飲酒,血中酒精濃度急速上升達0.15%(以70公斤體重估算,相當於短時間內飲用7罐5%、500毫升的啤酒),可能會出現短暫失憶的狀況,也就是俗稱的「斷片」,雖然能持續與人互動,喝酒聊天,但酒醒後卻對自己行為完全失憶或只能依稀記得片段。

國健署提醒,根據一項長達23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只要每周飲酒量超過7罐啤酒,就會有失智的風險,每周多喝3罐,失智風險還會再增加約1.2倍;有酒精濫用或酒精依賴問題的人,失智症風險甚至會高達2倍。

目前正值年終、尾牙聚餐旺季,王英偉強調,不管喝酒是否會臉紅,都應盡量避免飲酒,如果非喝不可,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1罐啤酒,女性不超過半罐啤酒,或相當的酒精量,而懷孕期間或準備懷孕的女性,為了胎兒的健康,千萬不要喝酒。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正式發函!武漢肺炎訊息不明朗 疾管署要求派專家實地一探疫情

【有影】武漢肺炎疫情詭異「重症多變少」 疾管署這樣解讀中國官方數字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嚴峻,部立桃園醫院發生群聚感染,至今已累計2醫護、3護理師確診。對於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批評「指揮中心螺絲鬆了」,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並不這麼認為,他強調世界各國醫院90%都垮了,但台灣之所以維持很好就是靠著醫護人員的持續貢獻,「醫護人員的困難在於不知道面對的風險為何,縱...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部立桃園醫院發生院內群聚,最新已有2名醫師、3名護理人員染疫,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亦公布最新一名確診染疫護理師資訊,案863為50多歲女性,有慢性咳嗽病史,曾自述1月14日出現鼻塞,1月15日出現咳嗽等症狀;至於該名護理師的相關足跡,指揮中心還...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北部醫院發生群聚感染,曾照顧確診重症病患的醫師案838傳染給同居的女友護理師案839、護理師案852、醫師案856。疫情指揮中心今再公布新增一護理師案863染疫,其為案856之接觸者。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記者會上不小心脫口說出醫院名稱,最後在媒體追問之下,他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北部某醫院爆發院內群聚,染疫醫護人數持續增加,原本為避免「汙名化」等原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直不願公布該醫院名字,但指揮官陳時中今(18)日下午主持臨時疫情記者會時,卻一個閃神脫口而出「部立桃園醫院」意外曝光該醫院,事後他直說「這個名字一整個禮拜都在腦海中盤旋」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