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出生率低仍有1成早產 提升早產兒存活率關鍵在這

台灣出生率低仍有1成早產 提升早產兒存活率關鍵在這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World Prematurity Day),在出生率年年降低的台灣,仍高達10%是早產兒,許多家庭正面臨需要長期安胎,擔心早產兒出生後是否有能力照顧的現實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林鴻志主任強調,雖然早產兒比例越來越高,但台灣的醫療已有足夠的能力讓早產的寶寶有機會存活,而預後的狀況,除了周數外,也取決於產前安胎、產後新生兒科團隊以及出院後的積極追蹤。


去年1月Q寶媽因為羊膜膨出且有感染以及宮縮的現象,轉診進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安胎病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產科陳怡燕醫師在安胎過程中給予其產前類固醇以及保護胎兒神經的藥物,同時照會新生兒科做可能早產的準備,因此出生才23周660公克的Q寶能在出生後的2個小時黃金時間內快速穩定生命徵象,如今已是矯正年齡1歲6個月的活潑男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林湘瑜醫師表示,醫院從高危險妊娠的產婦醫療照護開始仔細產檢,在有早產先兆時積極安胎,極力避免孩子早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團隊則是在安胎期就與產科合作訂出對母子最適合的醫療策略,並提供早產相關諮詢。當時只有28周1,000公克的林家三兄妹現在是矯正年齡6個月,三寶媽當時因子宮頸過短進行環紮手術而住院,在產科何銘醫師的照護下安胎了近2個月才讓胎兒在稍微成熟的週數出生。


早產兒的健康成長絕對需要醫師、護理師的治療與照護,還有藥劑師、營養師、放射師、社工師、檢驗師以及呼吸治療師層層把關緊密合作,例如:早產兒衛教師會在住院期間以及出院後與新生兒科醫師一同進行早產兒追蹤照護,每個月透過電話訪問了解家長在照護上的情形,提供衛教等相關諮詢。出院後,早產兒基金會個管師會定期追蹤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的情況,以期早期介入促進孩子的神經發展,目前,台灣早產兒出院後的追蹤率約8成。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積極透過早產兒回娘家活動以及家長的專屬社群社團,讓爸爸媽媽在分享及討論的過程中凝聚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最終回饋給予早產兒最大的支持與保護。


更多NOW健康報導
▸每4分42秒1人罹癌 高纖多蔬果少加工食品遠離癌威脅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影音中心/廖國安報導據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事故死亡的原因,第一名為交通事故,第二名為「跌倒」,提醒許多人應多關注家中長輩平常的動線,在出入廁所、浴室時應特別小心,因為這一摔後果可能相當嚴重。本業為物理治療師的YouTuber「三個字Sunguts」,便點出3件可幫助長輩「保命防跌」的事項,在關鍵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夏天氣溫越來越高,總是感到疲倦、懶洋洋、心情鬱悶,特別在疫情期間只能待在家中,外出還要戴上口罩,讓人整個提不起勁!日本人認為夏天容易讓人覺得疲累,思考與行動力也變緩慢,日本人常以5種「食物」幫助身體在炎熱的夏天,能保有精神與元氣。 水份、鹽份、維生素B、礦物質 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新北報導】媒體報導,桃園機場採檢室雖然增加至19間,但人力沒有增加,導致檢驗人員疲於奔命,今(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再度澄清,桃園機場會有尖峰與離峰時段,會請工作分配更仔細,並且本來也就有人力增加計畫。 陳時中表示,桃園機場每周航班旅運量入境尖峰時刻為周三、周五、周...

閱讀詳情 »

隨著年紀增長,許多人會因為關節磨損或退化而出現發炎、痠痛的問題,關節保健的議題也在這幾年隨之蓬勃發展! 市面上紛紛出現關節維護的保健食品,如:從鮭魚萃取的蛋白聚醣、從雞胸三角骨萃取的第二型變性膠原蛋白,這些都屬於動物性來源,那麼台灣廣大的蛋奶素及茹素族群可以選擇什麼樣的關節保健食品呢? 這次營養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