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出一肚子氣? 這樣吃豆不脹氣

吃出一肚子氣? 這樣吃豆不脹氣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難以消除的經常性脹氣,可能代表腸道功能異常、腸阻塞、蠕動不佳或腸道菌群失調,還會伴隨抽筋、腹瀉、便祕等其他毛病,不能輕忽。然而放屁尷尬又失禮,別以為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當次數過多、伴隨著令人作噁的氣味,可能意味著消化不良,腸道菌需分解太多食物殘渣而造成;「連環屁」甚至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此外,頻頻打嗝,且頻率突然增加很多,要擔心的是消化道病變,八成打嗝的人亦有胃食道逆流問題。

這些食物都可能造成脹氣
許多人都知道吃東西要細嚼慢嚥、少吃產氣食物,就能避免造成脹氣不適,但是明明都已經很小心了,為什麼仍有嚴重脹氣問題?大家以為多吃膳食纖維有助排便,但你知道糙米、花椰菜、蘋果、牛奶、豆類、氣泡飲料、高油膩、大魚大肉...等食物都容易造成脹氣嗎?《護腸胃‧抗脹氣14天計畫》一書中提及,透過飲食記錄,建立個人化飲食清單,客觀紀錄自己的飲食習慣,剔除讓腸道失常的元凶,打造專屬的低產氣飲食法。

《護腸胃‧抗脹氣14天計畫》教吃豆子不脹氣4祕訣
1.將豆類浸泡在熱水中:將豆類食物在80度的熱水中浸泡4小時,會導致脹氣的寡糖(棉子糖以及水蘇糖)減少 80%。
2.在烹煮前更換水:浸泡過程中,那些不能消化的寡糖,有部分進入了浸泡水中。因此建議烹煮前必須更換水。
3.盡可能久煮豆類食物:烹煮豆類食物40分鐘以上時間,同樣可減少碳水化合物所含有的成分。
4.在沸水中加入珍珠粉:在沸水中加入珍珠粉(也就是氫氧化鉀)。藉此將寡糖的成分再減少,並且其內含有的棉子糖以及水蘇糖的成分,會再減少20%。

除了避免、減少攝取產氣食物外,嚼食口香糖、用吸管喝飲料、抽菸、吞口水等動作,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吸入空氣,運動量低、便秘也會使得腸胃蠕動不佳,進而導致容易脹氣和放屁,所以,民眾在改善飲食習慣減少放屁機會外,也別忘了養成運動的好習慣。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天冷酷酷嫂是過敏或感冒? 求護肺神隊友!醫師止咳這幾招

八旬翁晚期攝護腺癌死裡逃生 達文西手術助一「臂」之力

她效法貝多芬「不向命運妥協」 電子耳重啟音樂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4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無論是戲劇或現實中,癌症總是隨時可能出現在身邊;近期就傳出台灣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罹患淋巴癌。由於淋巴癌發病症狀不明顯,導致有超過5成的病患到了晚期才接受治療,癌症希望基金會提醒,若身體出現「燒、腫、癢、汗、咳、瘦」等六大警訊,就要小心可能是淋巴癌,最好盡早就醫檢查。根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高齡化社會來臨,銀髮族骨鬆所導致的骨折病例也越來越多,為預防骨折後再次骨折,世界骨鬆基金會推行「攔阻骨折」的世界性運動,並公布13條準則,協助各醫療院所建立「骨折聯絡照護服務」。台大醫院及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今年1月開始實施,10月通過認證,並分別獲得金、銀獎,為全台2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一名41歲王先生,日前突然感到劇烈頭痛且下肢無力,隨即被送至附近醫院急診,經由腦部斷層掃描,發現腦部蛛網膜下腔出血,疑似顱內動脈瘤破裂;之後被轉往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急救,轉院時意識清醒,但在緊急安排血管造影後即昏迷不醒,且發現他腦中有三顆動脈瘤,並被診斷為顱內動脈瘤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天氣變冷肌膚乾燥緊繃,大家都說玻尿酸保濕有效,但有民眾卻越擦越乾!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保濕產品要看個人膚質來挑選,建議民眾要親自試用,同一種成分並不是大家都適合,就有些人會對玻尿酸過敏。趙昭明醫師說明,所謂保濕一定要保水保油,玻尿酸是屬於鎖水的成分,皮膚很乾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