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肉搭配一種菜營養翻倍

吃肉搭配一種菜營養翻倍

我們日常攝入的食物有幾十種,每種食物含有的營養素不同,如果在膳食中將含有不同營養成分的幾種食物巧妙搭配,既可很好地吸收營養,還能減少其副作用,令人體得到加倍的健康。

  豬肉+大蒜:增加維生素吸收

“吃肉不加蒜,營養減一半”,豬肉中維生素B1的含量比其他肉食含量平均高9倍,但此種維生素不穩定,在人體停留時間也短。如果同吃大蒜,大蒜中的蒜素與維生素B1結合,將其水溶性變為脂溶性,就會大大增加人體的吸收與利用。

  羊肉+洋蔥: 降低膽固醇

洋蔥是目前所知蔬菜中唯一含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能擴張血管,因而有助於降血壓。蔥爆羊肉受人歡迎,若能加點洋蔥,那就達到了營養的升級組合。因為羊肉蛋白質和飽和脂肪含量都較高,在乾燥的秋冬季節,羊肉吃多了有升高膽固醇的危險。在烹製羊肉時加些洋蔥,就可以防止人體對羊肉中膽固醇和脂肪的過量吸收。

  雞蛋+麵食: 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雞蛋營養全面又豐富,如果雞蛋和麵食(碳水化合物)一起吃,可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有些人早餐只吃個雞蛋、喝杯牛奶,這樣雞蛋中的蛋白質會流失。如果能與麵包或饅頭同吃,就可使蛋白質最大限度地被人體吸收。通常雞蛋最好蒸著吃或煮著吃,如果吃水煮雞蛋,最好煮得嫩點,即開鍋後再煮五六分鐘即可,此時蛋黃剛剛凝固,食用這種狀態的雞蛋,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最高。但最好不要吃煎雞蛋,因雞蛋煎黃或煎煳都會使蛋白質變性。

  魚+豆腐: 加強鈣吸收

魚和豆腐都是高蛋白食物,但所含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組成都不夠合理。如豆腐蛋白質缺乏蛋氨酸和賴氨酸,魚肉蛋白質則缺乏苯丙氨酸,營養學家稱之為不完全蛋白質。若將兩種食物同吃,就可以互相取長補短,使蛋白質的組成趨於合理。如魚頭燒豆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魚頭內的維生素D可提高人體對豆腐中鈣質的吸收利用率。需提示的是,做魚燒豆腐或魚燉豆腐時,用老豆腐比較好,再放一些蔬菜和香菇,無論風味還是營養都很不錯。

  木耳黑白配: 滋陰潤肺

白木耳通常製成甜羹後食用較多;黑木耳可製作菜餚或配料。從食療保健角度來看,黑木耳和白木耳都具有防止脂褐素形成的作用,屬於益壽抗衰的食品。同時,兩種木耳中都含有多醣類物質,具有增強免疫力、抗病毒的作用。但由於兩者營養素成分含量不同,食用後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仍有差異。

木耳中富含維生素D,能防止鈣的流失,對生長發育十分有益,所含的磷脂還有健腦安神的作用。中醫認為,白木耳有潤肺生津、補養氣血、滋腎益精等功效,適合呼吸系統較弱的人群。黑木耳中的鐵含量是各種素食中最多的,常吃能夠養血駐顏,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

此外,其中的膠質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可減少粉塵對肺的傷害。黑木耳內還有一種類核酸物質,可以降低血中的膽固醇水平,對冠心病、動脈硬化患者頗有益處。若能將黑白木耳搭配食用,兩者所含的營養素會得到相互補充,具有滋陰潤肺、補腎健腦的功效。

  玉米+豌豆: 蛋白質互補

玉米中所含的胡蘿蔔素,被人體吸收後能轉化為維生素A,具有防癌作用。豌豆具有調和脾胃、利腸利尿的功效,還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可使皮膚柔嫩光滑;其中的粗纖維還能預防直腸癌。玉米和豌豆搭配在一起,可提高人體對蛋白質的利用價值。由於兩者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不同,混合食用,蛋白質互補,從而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

  海鮮+蔬菜: 中和嘌呤

海鮮是高嘌呤並呈極高酸性的食物,攝入過多會引起代謝紊亂,增加血尿酸濃度,引發痛風。如果吃海鮮時多吃些蔬菜,作為鹼性食物蔬菜就可以中和尿酸鹽濃度,有利於尿酸排出,大大降低患痛風的危險性。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人生偶有被迫喝酒的時候,像是「長官或長輩逼我喝!」、「來啦、喝啦!不喝就不是朋友喔!」、「喝一口就好!」及「遲到罰三杯!」,上面這些被迫飲酒說詞,您是否遇過?對於對方勸酒時 應該勇敢說不根據國民健康署臉書粉絲頁「牛轉勸酒文化」徵件活動,歸類出五大拒酒話術,像是聲量最高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去(2020)年台灣人口首次出現負成長,是「生不如死」元年;今(2021)年1月,台灣新生兒僅有9,601人,近27年來首次單月新生兒跌破萬人;今年第1季,台灣的出生人數共34,917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3.6%,人口持續下探,少子化危機之嚴峻,可見一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潮濕環境容易長細菌,你最近一次洗毛巾是什麼時候?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皮膚科醫生AlokVij說,如果毛巾潮濕的時間越長,霉菌、細菌和病毒的存活時間和活性就越長。適當的洗滌很重要 濕毛巾滋生細菌快定期清洗可防止細菌滋生。毛巾在擦拭後變得潮濕,它會在不知不覺中滋生大量的細菌。...

閱讀詳情 »

每逢佳節闔家歡慶聚餐時,您是否煩惱該如何幫牙口不好的高齡長輩準備餐點?國民健康署為了照顧高齡者的營養,參考國際作法、根據我國的飲食習慣及配合在地食材,於108年推出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透過食材的挑選、改變切割烹煮技巧,就可自己做出適合高齡者「軟硬度」的飲食。之後除積極與跨單位合作,進行相關培訓工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