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飽就脹氣 竟是膽囊出問題?

吃飽就脹氣 竟是膽囊出問題?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阮綜合醫院是台灣最早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的醫院,約在近三十年前,即已率先完成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病例。之所以需要切除膽囊,主要是出現結石、息肉、肌腺瘤、急性膽囊炎等症狀。生活中,若出現上腹痛、脹氣,尤其是餐後脹氣,經胃鏡檢查並未發現問題,或服用胃藥也未見好轉,便要懷疑是膽囊問題。有腹痛、脹氣等症狀的膽結石若不立即治療,恐合併急性膽囊炎、總膽管結石或急性胰臟炎,嚴重時還會造成敗血症。

曾譯諏曾在過年時收治一位男病患,他與親友到小琉球旅遊,不料卻在除夕時出現肚子痛症狀,一直痛到初四才至醫院急診,檢查發現患者膽腫大,不僅肝指數高且有輕微黃疸現象,趕緊讓患者住院治療。

緊急安排腹腔鏡手術,結果發現,患者的總膽管大幅腫脹,當下拿掉患者膽囊,而膽管結石的部分則因困難截石而改採迷你開腹手術來取出結石。術後患者復原良好,一週後即出院,但傷口仍不如腹腔鏡微創手術般小。

曾譯諏說,阮綜合醫院每個月平均做三十多例腹腔鏡切除膽囊的病例,主要以治療膽結石居多。

膽結石屬文明病,主要因為人在吃東西時,膽囊會收縮、讓膽汁排出,但許多上班族工作一忙,忘記吃飯時間,膽囊無法正常收縮,膽汁濃度過高,沉澱後就會形成結石,因此,當出現腹痛等症狀時,一定要立即治療,且三餐飲食應定時定量。除用餐時間不規律,膽結石也與家族遺傳有關。曾譯諏收治過家族中不少人均患有膽結石的個案,例如:父母親、小孩都動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

除了傳統腹腔鏡手術,院內目前也使用單孔腹腔鏡手術,一般從患者肚臍上1公分半左右位置,開一個1公分、兩個0.5公分的小傷口,手術後不必拆線,三天就能出院,僅須門診追蹤。

(本文摘自/全方位診療室/天下文化)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EGFR突變肺癌存活期15年來新突破 第一線治療新希望

火氣大?嘴巴一破再破難痊癒 竟是天皰瘡惹禍!

米粉咬不斷 竟跟用嘴呼吸有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臺北報導】中國大陸武漢肺炎疫情不斷上升,國際病例數持續增加。外交部今(4)日對外發布,2月7日開始,外籍人士入境臺灣,若前14日內曾經入境或居住中國大陸(不包含過境),禁止入境;另一方面,由於浙江省疫情目前僅次湖北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升級浙江省為2級流行地區。 &n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正常齒列長出多的牙齒時,稱為贅生齒或多生牙,發生原因不明,多好發於上顎前牙區,若為門齒附近的贅生齒則稱為正中贅齒,通常形狀及生長方向多變,不僅容易造成鄰近恆門齒的阻礙,也可能埋下囊性病變等風險;臺北榮總口腔醫學部兒童牙科醫師謝春怡指出,在台灣的比例目前兩個研究比分別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民眾面對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相當恐懼,原本4大超商配發1人限購3片口罩,引發搶購導致真正需要者無口罩可用。因此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昨(4)日決定,超商口罩今(4)日停售,2月6日起全面實名制銷售,買口罩必須前往藥局,刷健保卡登記,1人1周限購2片,1片售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戴口罩、勤洗手!在武漢肺炎威脅下,這已經變成全民抵抗疫情的自保措施。然而網傳不僅戴口罩,公共場合最好也要戴手套,才能避免接觸到病毒,並且已經有公共場合或活動,每個人須量額溫,噴灑酒精在衣服上才准許進入的傳言。但臨床醫師認為,武漢肺炎不會鑽入皮膚,一般場合勤洗手已經足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