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自來水容易致癌?顏宗海:8種飲料不宜長期當水喝

水是天然的解藥,而坊間近日卻盛傳「喝自來水容易致癌?」,引起民眾不少恐慌。醫師指出,自來水雖然用氯消毒,會有三鹵甲烷化合物殘留,但含量非常微量,不會有致癌疑慮;但仍建議民眾飲用自來水還是經煮沸後較為安全。

喝自來水容易致癌?顏宗海:8種飲料不宜長期當水喝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醫師顏宗海指出,水對身體很重要,因人體細胞組織構造、新陳代謝、排泄功能等都需要水分。特別是現今國人大都不喝河水或是井水,而是喝自來水,主要是因自來水經過消毒過程,可避免細菌孳生汙染。

自來水煮沸 降低致癌風險

不過,仍有不少民眾仍會擔心自來水經過氯消毒,可能殘留微量的三鹵甲烷,包括了4種化合物,即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和一氯二溴甲烷。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前2者列為人類可能致癌物(2B級),後2者為未歸類致癌物(3級)。

而根據國內飲用水水質標準,自來水中的總三鹵甲烷濃度是非常微量的,每公升的自來水不會超過0.08毫克,不會有致癌疑慮。但仍建議飲用自來水需經煮沸,並煮沸後打開水壺蓋子,以小火繼續煮沸3分鐘,以降低三鹵甲浣殘留風險。

喝自來水容易致癌?顏宗海:8種飲料不宜長期當水喝

醫師強調,最好的止渴飲料還是自來水煮沸後的開水。

8種含添加物飲料 不適宜取代水長期飲用

顏宗海主任醫師強調,目前市面上販售的飲料百百種,各標榜不同的口感及功能,民眾可以依個人喜好進行選購,但是最好的止渴飲料還是自來水煮沸後的開水。其中以下8種含添加物的水,更不適宜長期飲用當水喝。

1.瓶裝水:因為瓶裝水的容器通常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這種塑膠容器於高溫時,可能會釋出微量塑化劑,污染瓶裝水而被消費者喝下肚。

2.鹼性水:號稱可以改善消費者的酸性體質,不過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這是因為人體本身就有3種機轉可以幫助調節身體的酸鹼質,分別是肺臟、腎臟和血液循環系統,肺臟可解由呼吸方式吐出二氧化碳來調節酸鹼值,腎臟可藉由尿液排酸,而血液循環系統中的緩衝液也可以減少酸鹼值的波動。

3.高含氧水:號稱可以額外補充氧,改善缺氧症狀,但是就醫學層面,人體的氧氣補充,主要還是經由肺臟吸收,並非經由腸胃道吸收。

4.含咖啡因飲料:不建議以含咖啡因飲料當水喝,咖啡因是一種心臟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會在短時期內提高血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5.茶類飲料:雖然含有兒茶素等多種抗氧化成分有益於慢性疾病的預防,但由於茶類飲料亦含有咖啡因,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也不宜大量攝取。

6.酒精飲料:不建議大量攝取,因為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肝臟病變的風險。碳酸飲料含有糖分及其他人工添加物,可能會有變胖、蛀牙等健康疑慮,也不宜大量攝取。

7.市售果汁:雖然含有多種維他命,但亦含有糖分,可能會有變胖、蛀牙等健康疑慮,並不適合取代開水。

8.乳製飲料:雖然可以提供豐盛的鈣質,但也不宜當開水喝。

同時,顏宗海醫師也提醒,少用吸管喝水,因吸管可能含有塑化劑,太熱與酸性飲料,尤其是後者容易讓塑化劑溶出。色彩繽紛的吸管,其染料裡可能含有重金屬,因此最好的辦法是直接以口就杯較佳。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677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今天(2/21)本土新增4例,境外則新增45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當中,包括24例的落地採檢以及21例的居家檢疫採檢。「昨日(2/20)入境採檢有20個航班,實際人採檢人數785人,陽性人數24人,陽性率為3.06%。今天早上檢查了5個航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宣佈新增4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有45例,落地採檢24例。其中4例本土中,有3例為居隔陰轉陽。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所有傳播鏈,都在收斂中。 入境31天北投男 今太太也確診 今日新增的1例為案20028(北投男子),為案2016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你也有耳鳴加上頭暈的困擾嗎?根據國內資料統計數據顯示,全台約有10萬人曾受到眩暈症的困擾,眩暈發作時,感到眼前的事物天旋地轉,嚴重時還會失去平衡感,完全無法站立。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最近日夜溫差大,很多人狂流鼻涕、打噴嚏,但一直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感冒?感冒與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何謂不孕症?安南醫院中醫部賴建銘醫師言簡意賅表示,所謂不孕症就是指男女結婚後雖有正常規律的性生活,但超過一年仍未自然成功懷孕的情況便是。賴建銘醫師指出,現代人工生殖醫學技術如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等日趨發達越益進步,但為不孕症所苦的患者依然不在少數。不孕症大致可分為器質性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