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酒毀人生,死亡率高六倍! 出現這12徵兆助判斷酒癮

喝酒毀人生,死亡率高六倍! 出現這12徵兆助判斷酒癮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長期酗酒毀了的自已人生,最後連命都沒了!一名30歲的陳生生(化名),12、13歲時開始喝酒,當兵時喝更兇,年紀輕輕化身成酒國英雄,接著出現失眠、焦慮問題,連帶引起期酗酒併發症,因智力衰退影響工作表現,而被公司解僱,借酒澆愁惡性循環,肝硬化、心血管疾病跟著找上門,喪失經濟能力、明顯暴力衝動,常與家人有強烈肢體衝突,年僅40多歲就自殺身亡。
酒癮拉高失智風險 影響認知及情緒控管

不要等酒癮過度嚴重才來治療,常會發生難以挽回的遺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癮防治科黃名琪醫師說明,因酒癮造成死亡的案例不勝枚舉,根據統計30~40歲青壯年族群,若有酒癮及問題性飲酒等,死亡率將是一般人的6倍以上。
國外研究也指出,酒精也是造成失智症的風險因子之一,會抑制體力、學習力以及各方面功能的正常運作。記憶運作不良容易引發失智,除了一般人熟知會影響記憶力之外,還包括認知功能、專注力、判斷力、規劃力、抽象思考能力以及情緒控管等,皆會受到影響。

酒癮表現八症狀 四項問題進行自我評估

黃名琪醫師表示,酒精依賴即俗稱的酒癮,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酒精濫用與酒癮研究所的資料顯示,包含有以下的表現:
1.如高血壓一樣,酒癮是一個原發性而慢性化的疾病,受到遺傳、社會心理、環境多方面而影響到它的進程以及表現。

2. 對酒精會有強烈的渴求。

3. 失去對酒精使用的控制:一旦開始第一口酒便會一直想喝下去,也很難減量。 4. 對酒棈產生依賴性:長期過量飲酒後,一旦減少或停止喝酒會出現戒斷症狀(包含冒汗、噁心、顫抖、焦慮、坐立不安,甚而幻覺或癲癇)。

5. 對酒精產生耐受性:顯著地增加酒精量來達到以前喝酒的效果。

6. 即使喝酒已經出現家庭,健康,或法律的問題,仍然繼續飲酒。
7. 經常是日漸惡化且危及生命。

8. 對於酒精相關問題多以合理化或否認面對
自我評估到底有沒有酒癮?以下四個問題中,若有一題以上答案為「是」,可能有酒癮。
1.你曾經不想喝太多,後來卻無法控制而喝過量嗎?

2.家人或朋友為了你好而勸你少喝嗎?

3.對於你喝酒這件事,你會覺得不好或是感到愧疚(不應該)嗎?

4.你曾經早上一起床尚未進食之前,就要喝一杯才覺得比較舒服穩定?
醉後人生荒腔走板 酒癮即早治成效佳
黃名琪醫師呼籲,酒癮治療主流以30歲左右最佳,但多數個案都超過40歲才來,為時已晚,也由於成癮程度太過嚴重,難以治療。因此,建議年紀越輕,即早治療的可塑性及成功率越高。
當自已或身旁的家人,出現上述這些酒癮徵兆,最好儘快尋求找精神科醫師評估、治療處理,免除醉後人生荒腔走板,還可能因此喪失寶貴性命。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延伸閱讀】

 逆轉晚期肺癌治療 提高治癒成功率醫師這樣建議

驚!65歲婦人因低血糖引發足部缺血性壞死

新冠疫情竟導致學童近視人數激增6成? 醫曝近視2關鍵因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4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各位在逛超市的冷飲及果汁部時,相信都會見到一大堆不同牌子的選擇。那麼,在選購果汁時,除了價錢之外,大家又會根據什麼標準去選擇呢?如果您只是看包裝面頭的字眼而不看背面的成份列表,恐怕您只會看到果汁商想要您看到的片面資訊。 消費者到底有多容易被誤導? 跟大家介紹一部有趣的惡搞影片(點擊前往),是美國一...

閱讀詳情 »

最傷害女性身體的五種早餐! 很多MM為了減肥美體,都有不吃早餐的習慣,這種習慣是錯誤的。在這裡不得不指出的是:早餐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早餐為人體提供一天當中最重要的營養,所以必須要吃。但是吃早餐要講究衛生、營養和多樣化。 也要注意到:不是每種早餐都適合女性吃呢?有些早餐如果食...

閱讀詳情 »

睡覺前讓老公幫你揉胸來回200次左右,胸腺距頸下鎖骨間凹陷處下方約四指寬距離。力度適中,握空心拳在胸腺兩側來回磨擦身體可增強免疫力。*女人自摸胸部還有什麼好處其實大多數女性都有纖維囊腫,但往往就是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囊腫是個常見問題,所以即便感覺到了自己的囊腫也不那麼上心了,可是纖維囊腫有良性、惡性之...

閱讀詳情 »

雖然大多數人都了解吸煙對於自己、家人和孩子的健康有巨大負面影響和傷害,但是,並不是所有吸煙者都想要戒煙,當你開始行動時,你會驚訝地發現想要成功戒煙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情。 圖片來源   在你停止吸煙之後會發生些什麼事呢? 如果現在你正在抽菸......當你吸完這一支後,我們希望你永遠都不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