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酒毀人生,死亡率高六倍! 出現這12徵兆助判斷酒癮

喝酒毀人生,死亡率高六倍! 出現這12徵兆助判斷酒癮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長期酗酒毀了的自已人生,最後連命都沒了!一名30歲的陳生生(化名),12、13歲時開始喝酒,當兵時喝更兇,年紀輕輕化身成酒國英雄,接著出現失眠、焦慮問題,連帶引起期酗酒併發症,因智力衰退影響工作表現,而被公司解僱,借酒澆愁惡性循環,肝硬化、心血管疾病跟著找上門,喪失經濟能力、明顯暴力衝動,常與家人有強烈肢體衝突,年僅40多歲就自殺身亡。
酒癮拉高失智風險 影響認知及情緒控管

不要等酒癮過度嚴重才來治療,常會發生難以挽回的遺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癮防治科黃名琪醫師說明,因酒癮造成死亡的案例不勝枚舉,根據統計30~40歲青壯年族群,若有酒癮及問題性飲酒等,死亡率將是一般人的6倍以上。
國外研究也指出,酒精也是造成失智症的風險因子之一,會抑制體力、學習力以及各方面功能的正常運作。記憶運作不良容易引發失智,除了一般人熟知會影響記憶力之外,還包括認知功能、專注力、判斷力、規劃力、抽象思考能力以及情緒控管等,皆會受到影響。

酒癮表現八症狀 四項問題進行自我評估

黃名琪醫師表示,酒精依賴即俗稱的酒癮,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酒精濫用與酒癮研究所的資料顯示,包含有以下的表現:
1.如高血壓一樣,酒癮是一個原發性而慢性化的疾病,受到遺傳、社會心理、環境多方面而影響到它的進程以及表現。

2. 對酒精會有強烈的渴求。

3. 失去對酒精使用的控制:一旦開始第一口酒便會一直想喝下去,也很難減量。 4. 對酒棈產生依賴性:長期過量飲酒後,一旦減少或停止喝酒會出現戒斷症狀(包含冒汗、噁心、顫抖、焦慮、坐立不安,甚而幻覺或癲癇)。

5. 對酒精產生耐受性:顯著地增加酒精量來達到以前喝酒的效果。

6. 即使喝酒已經出現家庭,健康,或法律的問題,仍然繼續飲酒。
7. 經常是日漸惡化且危及生命。

8. 對於酒精相關問題多以合理化或否認面對
自我評估到底有沒有酒癮?以下四個問題中,若有一題以上答案為「是」,可能有酒癮。
1.你曾經不想喝太多,後來卻無法控制而喝過量嗎?

2.家人或朋友為了你好而勸你少喝嗎?

3.對於你喝酒這件事,你會覺得不好或是感到愧疚(不應該)嗎?

4.你曾經早上一起床尚未進食之前,就要喝一杯才覺得比較舒服穩定?
醉後人生荒腔走板 酒癮即早治成效佳
黃名琪醫師呼籲,酒癮治療主流以30歲左右最佳,但多數個案都超過40歲才來,為時已晚,也由於成癮程度太過嚴重,難以治療。因此,建議年紀越輕,即早治療的可塑性及成功率越高。
當自已或身旁的家人,出現上述這些酒癮徵兆,最好儘快尋求找精神科醫師評估、治療處理,免除醉後人生荒腔走板,還可能因此喪失寶貴性命。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延伸閱讀】

 逆轉晚期肺癌治療 提高治癒成功率醫師這樣建議

驚!65歲婦人因低血糖引發足部缺血性壞死

新冠疫情竟導致學童近視人數激增6成? 醫曝近視2關鍵因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4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vivijk)   奇異果對保持人體健康,防病治病具有重要的作用。多食用奇異果可以預防老年骨質疏鬆,抑制膽固醇的沉積,從而防治動脈硬化,還可改善心肌功能,防治心臟病等,也能對抗癌起到一點兒作用 多食用奇異果,還能阻止體內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防止老年斑的形成,延緩人體衰老。常吃...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月經期間吃什麼水果?女人每月一次的例假,此時身體抵抗力較低,需要特別的呵護,月經期間不僅需要注意休息,注意個人衛生,飲食也是很重要的。 月經期間吃什麼水果好?水果對於女性的身體健康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月經期間一般吃木瓜、榴蓮,萄萄柚,奇異果等水果,可以每日三種早、中、晚...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youtube,下同) 朋友家人生日不用再到外面買貴貴的蛋糕了! 自己在家十分鐘就能做好囉! 準備材料: 1糖 2麵粉 3蘇打粉 4巧克力粉 制作方法: 1、1杯的糖、2杯的麵粉、1-2湯匙的蘇打粉、1/4杯的巧克力粉, 攪拌均勻。 2、打入兩顆蛋。 3、倒入3/4杯的牛奶。 4、加入...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jrlady,下同)   美麗女神級編髮!讓路人的目光都為妳停留… 第一款 1.只要側邊扎個馬尾不要整條辮子穿過橡皮筋是重點 2.辮子尾部是留在橡皮筋裡的並且用髮夾固定好哦 3.黑色皮筋不好看會​​顯得太隨便帶上喜歡的髮飾就漂亮多 第2款 1.扎個辮子後手指穿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