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點酒必助眠? 失眠這4壞習慣要改

喝點酒必助眠? 失眠這4壞習慣要改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台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失眠,醫師盤點失眠民眾常見4點壞習慣,包括睡前小酌、睡前滑手機或上網、睡前想太多及周末過度補眠,呼籲維持正常作息、睡前放鬆,都有助改善失眠。

喝點酒助眠?下半夜可能淺眠易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師黃名琪表示,造成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像是生活型態不正常、日夜輪班工作、頻繁跨時區旅行、睡眠環境不佳、壓力過大及身心疾病等,每周有3天晚上睡不好且超過3個月,甚至造成白天倦怠、嗜睡等症狀,就是睡眠障礙警訊。民眾若有失眠問題,可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例如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培養放鬆的休閒活動,養成固定的生活作息及就寢、起床時間。

黃名琪指出,很多人認為喝點酒有助幫助入睡,但當酒精漸漸被代謝完,反而可能破壞睡眠結構,造成下半夜淺眠、易醒;有民眾習慣在睡前檢討自己或規劃未來要做什麼事,反而可能造成緊張、煩惱或情緒波動,更加輾轉難眠,睡前應安排做些輕鬆的事,讓身心處在平靜狀態。

黃名琪表示,若改變生活作息,失眠狀況仍沒改善,應儘速就醫尋求醫師協助,並依照醫師處方使用鎮靜安眠藥,除了不可自行增減藥量,用藥期間也應避免開車、避免從事需要專注力的工作或操作危險機械。

勿混用多種鎮靜安眠藥 也勿配酒服用
此外,服完藥應立刻到床上準備入睡,避免其他活動,也勿自行混用多種鎮靜安眠藥及使用酒精,以免因藥理作用,增加使用藥品的危險性。

根據健保署近年統計,2016年至2018年全台安眠鎮靜藥物用量從8.53億顆攀升至9.18億顆,用藥人數也從411.7萬人增至426.5萬人,顯示愈來愈多民眾有睡眠困擾。

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鄧書芳指出,安眠鎮定藥物使用量出現上升趨勢,人口老化、生活緊張、電子產品使用過多導致睡眠障礙都是可能原因,目前仍尊重醫師處方,並無進一步管制規劃。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胸悶、進食困難 針灸解救「食道弛緩不能症」

HIFEM科技幫你訓練骨盆底肌 超極限凱格爾運動

糖尿病注意共病危機 靠長效型類固醇恢復好眼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2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屏東報導】7歲的臘腸狗KK最愛跟著主人兜風,常會自動跳上機車腳踏墊,開心出遊。但前年年初四肢行動緩慢,不愛走路,無法跳上機車,連爬樓梯都成問題,需主人抱著。 寵物也面臨高齡化 貓狗晚年退化性關節炎比例增 據統計,1歲狗狗中,就有2成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超過8歲之後,比率則高...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跨年過後緊接著是春節連假,又是KTV大發利市的時刻。全台的「K歌之王」也許包廂都訂好,準備夜唱到天亮了吧!不過K歌同時也要吃牛肉麵、喝啤酒;很多人K完歌,隔天就聲音沙啞、甚至發不出聲音,聲帶嚴重受損!不僅是需要頻繁練唱與表演的歌手、劇場工作者,經常需要發聲的教師、直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 紀錄片《沒有人該成為孤島》首映記者會上邀請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台北市觀傳局長劉奕霆到場,然原定邀請的衛福部長陳時中、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等人,因桃園群聚案未到場。黃珊珊說明在疫情爆發初期,市府如何認識以及協助外國旅客進行居家隔離。 紀錄片《沒有人該成為孤島》透過約75...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68歲男性,因頸部出現硬塊,呼吸不順而就醫,檢查結果為5年前腎臟癌復發,轉移至鎖骨附近,因此形成腫塊,台中榮總泌尿外科主任裘坤元提醒,腎癌轉移復發機率相當高,務必積極回診,配合醫師治療。 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7年腎癌確診人數為1437人,相較前於5年前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