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健署推「母嬰親善醫療院」 助產後媽咪輕鬆哺餵母乳

國健署推「母嬰親善醫療院」 助產後媽咪輕鬆哺餵母乳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坐月子期間,哺育母乳,過於勞累,而寶寶只喝母乳,恐營養不夠。」這些是真的嗎?專家表示,這是錯誤迷思,事實上,哺育母乳,可提升寶寶免疫力,降低過敏及糖尿病等風險,還可減少媽媽罹患乳癌、卵巢癌機率,一舉數得。


產前參與母乳衛教課程 提高產後哺乳成功率


「新生兒出生的最初幾天為能否成功母乳哺育的關鍵時刻。」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說,109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計畫顯示,94%媽媽希望哺餵母乳,臨床發現,如果孕媽咪至母嬰親善醫療院生產,哺育機率則高出許多。


哺乳媽媽何小姐出席活動時表示,懷孕時就參與哺乳支持團體活動,眾多哺育媽媽分享經驗,這讓自己產後哺乳時比較不緊張。此外,產檢時,選擇母嬰親善醫療院,持續接受衛教課程,在護理師協助下,擬定哺乳計畫。


何小姐說,一開始哺乳時,真的很累,嚴重影響睡眠,但只要看到寶寶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就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的。


母乳哺育好處多多 正確觀念哺乳可避開「石頭奶」


研究發現,母乳可降低寶寶腸胃道、呼吸道及中耳炎的感染,及減少兒童過敏現象及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產後的婦女藉由母乳哺育,能使子宮恢復較快,降低出血機會,並減少得到乳癌、卵巢癌的機率。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前理事長許純森說,「母乳哺育好處多多」,有助於嬰兒腦部發育、口腔咬合、語言發展,還可降低生病機率。在母親部分,則可減少產後出血、有助於體重恢復。


許純森指出,產後1到2周是刺激乳汁分泌的黃金時期,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以正確方式打通乳腺,避免出現痛到要人命的「石頭奶」問題。臨床證實,透過親餵母乳,可提高腦下垂體分泌,具有不錯的通乳作用。國外研究還發現,哺育母乳累計12個月以上,可大幅降低乳癌及卵巢癌發生率。


許純森表示,不少長輩對於母乳哺育仍存有著錯誤觀念,例如,產後應該坐好月子,如果還哺育母乳,就會太勞累。建議丈夫、家人一起參與衛教課程,導正觀念。


吳昭軍表示,國健署於民國90年起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制度,目前全台共有163家「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另提供「孕產婦免費關懷專線」0800-870-870(0800-抱緊您抱緊您)、孕產婦關懷網站,也可下載「雲端好孕守」APP,搜尋最近的哺集乳室及母嬰親善醫療院所。


更多NOW健康報導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病主法》邁入3週年 你了解什麼是病人自主權利法?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一連幾天,越南發生的排華運動讓當地華人緊張不已,也引起各國關注。與此同時,一名誕生於台灣的五個月大越南女嬰「愛愛」正急需各界救援。愛愛的母親在台灣沒有健保身分,眼看女兒手上的血管瘤越長越大,卻沒有錢為女兒治病,還要想辦法籌款支付台幣15萬元的罰鍰,在關愛之家等待遣返的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梅雨滴滴落,悶熱又潮濕;中醫師指出,由於梅雨季正值冷熱交替及氣候變換期,致使過敏患者極易好發,而想要擺脫一變天就會出現的過敏症狀,平常保健也很重要,不妨喝烏梅三豆飲來調養體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表示,依中醫觀點來看,過敏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腑功能失...

閱讀詳情 »

俗話說得好,“病來如山倒”。實際上,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在突發前都有一些身體上的先兆,只不過没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罷了。随着健康意識的增强,我們應該隊人體發出的不良信號,給予足夠的重視,避免釀成大禍。 1、起床後的四個信號: 人的一天在不同皆段身体的不良感受,就是...

閱讀詳情 »

  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以外,稱為子宮脫垂,子宮脫垂常合并有陰道前壁和后壁膨出。造成子宮下垂的三種常見原因:產后習慣蹲式勞動(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壓增加,促使子宮脫垂。未產婦發生子宮脫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組織發育不良所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