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在外有口難言 原來是選擇性緘默症

在外有口難言 原來是選擇性緘默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5歲的小莎在家活潑多話,在幼稚園卻幾乎不說話,有天同學咬傷小莎,她卻沒有開口求救,連老師都沒有發現;直到回家後,媽媽幫忙洗澡時,發現背上布滿瘀青、咬痕,小莎才大聲哭泣。經過就醫診斷,原來是得了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 兒童盛行率約千分之7

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理事長黃晶晶指出,選擇性緘默症為一種焦慮症,兒童盛行率約千分之7,也就是每140位中就有1名兒童患有選擇性緘默症。幼年時期介入可以痊癒;若未及早協助,選擇性緘默症可能延續至成年,且家人發生焦慮、社交困難的機會,也比較高。

緘默兒常被誤認害羞、怕生

黃晶晶理事長表示,緘默兒不是不願意說話,是恐懼而說不出話來。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在家如同一般人,可以與親密家人、朋友正常說話,但是有其他人在場就不能說話,可能被認為是怕生、害羞,通常在到了學齡階段,問題才會顯現出來。

資源非常稀少 籲政府重視

黃晶晶理事長強調,目前國內選擇性緘默症的資源非常稀少,包括教育、醫療及社會體系,患者只能默默承受忽略、誤解,呼籲政府推動相關權益,建立從家庭、學校、醫療到社會的協助網絡。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7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往往選擇在外解決三餐,而許多餐點為增加食物美味,都會添加調味料或改變烹調方式,使食物色香味俱全。長期累積下,味覺也跟著改變,若不夠辣、不夠鹹、不夠甜,食物好像也就沒那麼美味;究竟這樣重口味的飲食習慣,會為健康帶來哪些影響?知易行難 年輕與中堅世代護腎不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年一度、享譽國際的北美台灣生技論壇(Taiwan Bio Forum)日前於美國哈佛醫學院展開,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及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MJNE)主辦,在今年主題為「健康醫療大創新」的科技場次中,國內基因檢測公司特別受邀擔任首位出場演講貴賓,分享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端午佳節到來,除了划龍舟、掛艾草之外,當然少不了可口美味的粽子。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謝瀠伊提醒,傳統肉粽常使用香菇、肥肉等高普林或高熱量食材,罹患痛風的民眾,應盡量避免食用。普林代謝異常 導致關節腫脹變形根據文獻報告顯示,罹患痛風的機率會隨著血液中尿酸濃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端午節即將到來,粽子是不可少的應景食物,有些人連續幾天餐餐無粽不歡,體重遽增使得腰圍脂肪增厚一圈。研究指出,腹部脂肪堆積過多使腰圍超過理想值,將會影響身體代謝,易導致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腰圍警戒密碼 男90、女80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根據「106年度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