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基層醫師 有沒有診斷肺癌能力?

基層醫師 有沒有診斷肺癌能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綜合報導)

健保署積極推動「分級醫療與壯大基層醫療」政策;但基層醫師的診斷與治療能力是否夠好,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國外研究發現,基層醫師沒有診斷肺癌的能力,成果已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醫療品質與安全》(BMJ Quality & Safety)。

真人演員當病患 考驗醫師診斷能力

此研究利用媒體互動式網路邀請不同真人演員當病患,依照預先設計的情境,回答醫師的詢問,評估英國基層醫師是否有診斷肺癌的能力。醫師可從網路視窗的下拉式選單,了解病患的基本資料、過去病史、生活型態,以及相關檢查結果,並利用打字問診,例如「有沒有咳嗽?」、「咳嗽咳多久?」「食慾變差?」等問題,再由影片播放病患預先錄製的回答。

不同肺癌風險 沒有不同轉介率

結果發現,參與研究的227位基層醫師,都沒有診斷肺癌的能力,也無法因為高中低風險而有不同做法。進一步分析發現,42%醫師沒有進一步問診相關症狀;當病患年齡小於50歲、主訴呼吸短促,79%醫師仍沒有繼續追肺癌相關症狀。反之,病患有吸菸習慣、主訴胸痛,95%醫師會詢問是否有咳嗽的肺癌相關症狀;若病患大於65歲、有吸菸習慣,且主訴胸痛,91%會轉介檢查肺癌。

疾病盛行率 影響基層醫師診斷能力

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呂宗學表示,醫師問診大多是根據貝氏定理邏輯,舉例來說,當病患主訴胸痛時,醫師腦海中會出現冠心病、肺部發炎、肌肉發炎、胃潰瘍或焦慮症等數個可能診斷的先驗機率;接著,詢問一個關鍵問題,例如激烈運動後是否發生胸痛,若病患回答是,冠心病的機率就會提高,而其他診斷的後驗機率就會下降。

開發類似系統 做為參考工具

呂宗學教授認為,先驗機率大多與疾病盛行率相關,通常肺癌不會列入基層醫師的第一波可能診斷,並給予先驗機率;若是比較普遍的冠心症,基層醫師的轉介率就可能有差異,但解讀結果時仍要小心。他建議,國內可以開發類似系統,作為教育訓練與評價醫師診斷能力的參考工具。

參考資料、文獻來源:

1.翻譯人員: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研究生曾子容

2.參考文獻:Nguyen LL, et al. Provider-Induced Demand 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JAMA Surg. 2017 Jun 1;152(6):565-572.

doi: 10.1001/jamasurg.2017.0077.

3.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 https://goo.gl/tZYyZC

4.《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4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 哨聲響起,每位選手奮力向前衝,為了獎金也為了健康。從一樓爬到十樓,第一名的選手只花不到一分鐘,但也付出了代價,根本喘到說不出話,這是高雄榮總所舉辦的「氣喘如牛體驗競賽」,為了紀念五月五日的世界肺高壓日。 高榮重症加護內科黃偉春主任說明,俗稱「心臟癌症」的肺動脈高壓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表示,日前接獲一位母親來電,說明兒子最近精神不濟,情緒變化大,作息不正常,經常晚歸,講電話時遮遮掩掩,課業成績退步許多,得知兒子吸食K他命及喝毒品咖啡包,但兒子不僅不承認,反而還與她大吵一頓,該母親不知如何是好,在電話中顯得焦急且傷心啜泣。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44歲蘇姓婦人去年母親節前突然昏倒送醫,竟是死亡率極高的「巨大主動脈瘤破裂」!臺中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余榮敏主任及時手術搶救,確認病因為「馬凡氏症侯群」,追蹤近一年,今年母親節他們全家可以再次歡慶,余主任說,這是從醫最大的回報了。 主動脈血管比正常大了3~5倍 從事美容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母親節即將到來,準備送媽媽什麼禮物呢?國內最新調查發現,高達9成的媽媽喜歡收到醫美療程當作禮物,5成希望注射玻尿酸變年輕,而最想改善臉部膚質、皺紋、鬆弛等問題。醫師觀察發現,今年母親節前預約人數較往年增加2至3成。 媽媽最想變年輕 國內一項「母親對於醫學美容療程認知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