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壓力好大? 研究:做這事只花12分鐘就能增加快樂感

▲研究顯示,多走動、向他人示好,有助減少焦慮、增加快樂感。(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感受強大壓力來襲時,不如起身走動、向周遭的人釋出善意,有助減少焦慮、增加快樂感!董氏基金會引用國外研究結果指出,當心情不好時,與其專注於讓自己感覺更好的方法,不如祝福他人,研究顯示只花12分鐘就能立即改善焦慮、增加快樂與幸福感。

這一篇2019年3月發表於《幸福研究期刊》(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的
研究中,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團隊請參與的大學生於建築物周圍行走12分鐘,同時分派4種任務,包括「愛心和仁慈組」看著遇到的人並在心中想著希望他能夠快樂;「相互連結組」看著遇到的人並在心中想著如何與他們連結;「向下的社會比較組」觀察遇到的人同時想想自己有哪些比他更好;「對照組」觀察遇到的人並將焦點放在外在,例如衣服、配件及妝容等。

研究發現,「愛心與仁慈組」者的連結感、關心和同理心增加,且焦慮下降;「相互連結組」則更具同理心和連結感;「向下的社會比較組」則未有任何改善,且在同理心、關心和連結感明顯比「愛心與仁慈組」差。結果顯示將愛與仁慈擴展到他人身上,能減少焦慮、增加快樂、同理心和社會連結感。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董旭英表示,該研究驗證兩件事,一是當我們幫助別人,不論是言語上或是行為上的支持,透過簡單的同理,自己內心也會產生正向思考,此外,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會提升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是有用的,這樣的經驗有助於面對未來的挫折與負面情緒。

不過,董旭英提醒,實驗的效果是短暫的,需持之以恆的同理與幫助他人才能有效降低挫折帶來的壓力及負面情緒,建議父母可多鼓勵孩子參與社會關懷活動,從中催化同理,增加快樂。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則表示,感到壓力、緊張甚至焦慮,代表對這件事情的重視、希望把它做好,如果想透過關懷他人達到情緒紓解效果,建議以實體的互動較佳,若僅透過社群網絡,可能會因為聚焦在文字、與他人的比較,反而容易因為看到內容感到忌妒、害怕被取代、生氣或失望,破壞其中的幸福感。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安、焦慮兼鬧便秘、腹瀉? 當心「六月病」上身了

對抗六月病 試試奇異果!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罹患妥瑞症,患者會不自主的動作和發出怪聲音,常受到許多誤解,甚至旁人的異樣眼光及嘲笑,在國內,治療則有突破。台北榮總今(22)日發表最新臨床治療成果,利用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順利成功治療2名妥瑞症患者,症狀改善最好的一人,進步達90%以上,能回復正常工作;另一人進步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母愛橫跨半個地球救子!西非甘比亞一名59歲的母親,在疫情封鎖全球國境之下,不畏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足足飛行了9000英哩長途來台,捐出左腎,救回在台工作的40歲兒子,執行手術的林口長庚腎臟移植團隊今(22)日為手術成功的母子倆「慶生」,因為兩人術後穩定出院,即將於明天...

閱讀詳情 »

衛福部2018年醫療費用統計,健保支出首位即是「慢性腎臟病」,除了因其長時間需要藥物控制,因此藥物支出費用高以外,同時長時間的洗腎也是健保大量支出的原因,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師葉爵榮表示除了藥物治療與定期洗腎以外,腎臟病晚期病人更應注意飲食上的控制,同時藥物的使用也有其方法,民眾也應多加注意。  對於腎...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熟男若不想被一泡尿憋死,疫情下口罩更得要戴緊!門診就有一名70歲男子,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去年10月因出現感冒症狀自行購買成藥來吃,沒想到才吃完3天藥,突然完全無法排尿,趕緊就醫,診斷為急性尿滯留,必須導尿。泌尿科醫師提醒,只要感冒人數上升,攝護腺肥大患者出現急性尿滯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