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在第一期就診斷治療 研究:存活年與一般人無差異

大腸癌在第一期就診斷治療 研究:存活年與一般人無差異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醫學研究,50歲以上罹患大腸直腸癌比例有逐年上升趨勢,除了常見的危險因子,像是低纖飲食、抽菸、肥胖、家族基因遺傳等都可能埋下疾病的危險因子。成大醫院直腸外科陳柏全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排名國人癌症死因第三名,為此衛福部大力推廣糞便潛血篩檢,就是希望能透過早期診斷治療,預防大腸直腸癌找上門。

大腸癌第一期診斷治療 存活年與一般民眾無差異

雖家族基因遺傳、自體發炎性腸炎病史等因素無法避免,但若能從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仍是有機會可改變疾病上身。陳柏全醫師與成大醫院職業及環境醫學部王榮德教授所合作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指出,以目前台灣的醫療水準,若病患能在大腸癌第一期被診斷治療,後續的的存活年和同年齡、同性別的一般台灣民眾是沒有差異的。

越晚發現大腸直腸癌 存活年相繼減少

陳柏全醫師解釋,若第二期才被診斷治療,存活年和同年齡、同性別的一般台灣民眾相比,則平均會減少1.28年,且拖到第三或四期才被診斷及治療,平均則減少存活年分別拉大到

5.93年及16.42年,顯示民眾若能勇於接受「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積極態度,就能大幅降低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

遠離大腸直腸癌 應養成篩檢習慣 

遠離大腸直腸癌對自己健康與生命的威脅,除了養成基本生活習慣觀念,另個關鍵又是讓自己積極參與「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計畫。陳柏全醫師強調,若能靠大範圍的積極篩檢找出第一和二期的大腸直腸癌,並積極接受治療,存活年仍相當可觀,因此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有應積極尋求治療。

【延伸閱讀】

 不只眼睛「乾」 神經密度低也恐導致乾眼症

成人血癌治療棘手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助銜接移植

酷暑炎炎,血糖控制大不易 醫師解析兩大原因

肺癌藥物納健保 晚期癌友命運新希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0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脖子對人體相當重要,負責轉動、支撐頭部,更是審美標準之一,出現硬塊還可能是身體健康警訊。醫師建議,每天洗澡時應用手檢查頸部兩側,若有堅硬的無痛腫塊,很有可能是癌症徵兆。 頸部有腫塊 可能是癌症 耳鼻喉專科診所院長陳敏龍指出,頸部有莫名腫塊是許多癌症的徵兆,包括甲狀腺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 我有糖尿病,到底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不能吃?醫生說我血糖高,不能吃飯,可是每天都覺得好餓好累沒體力?爸爸血糖高,計算份量太複雜了,難以執行?飲食控制建議可以簡單易懂嗎?良好的血糖控制,除了適當的藥物介入外,運動與飲食都是不可或缺的。飲食控制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定時定量與均衡飲...

閱讀詳情 »

找經絡、查穴位 在我們公眾號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 「穴位查找」的工具,你點進去就可以了, 更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穴位知識。 出現眼睛疲勞、視物不清的情況要暫時放下手頭工作,做下面三個步驟,就能馬上改善情況,立竿見影。     眼不花,看得清!   養老穴有清頭明目,舒筋活...

閱讀詳情 »

全網就這一家「中醫艾灸經絡穴位病症」在線醫生指導平台! 請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文字: 中醫艾灸→ 再點擊:關注。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醫生說 耳朵上有許多的穴位,通過按摩耳朵的不同部位,可以有效止住許多的病痛。同時,還有真人動圖教你如何做「耳保健操」,快學起來吧!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