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前期未加以控制 恐增加心臟病發死亡風險

糖尿病前期未加以控制 恐增加心臟病發死亡風險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根據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的1篇研究發現,糖尿病前期會增加心臟病致死的風險,特別是本來就有心臟病史的人。所謂的糖尿病前期指的是空腹血糖值為100至125mg/dL,口服葡萄糖後2小時血糖達140至199mg/dL,或是糖化血色素達5.7至6.4%之間。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4.7億人進入糖尿病前期,其中多達70%的人會演變成第2型糖尿病。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中國南方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29項糖尿病前期與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風險,以及不論是否有心臟病史者死因之關聯性,研究對象超過1,000萬人。


研究人員表示,在約10年的隨訪期間,糖尿病前期造成各種原因的死亡風險增加了13%,心血管疾病風險則增加15%,同時也有較高的冠心病和中風機率。另外,原本就有心臟病史的人當中,平均隨訪期為3年,糖尿病前期與各種原因的死亡風險增加了36%,心血管疾病風險則增加37%,但中風機率沒有明顯差異。


總體來說,不管是空腹血糖值異常(空腹一段時間後仍高於正常血糖值),或是葡萄糖耐受性不良(進食後仍高於正常血糖值)這2種狀況,都屬於糖尿病前期,皆會導致死亡、心血管疾病和中風機率升高。


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結果提醒民眾,應該定期要篩檢是否患有糖尿病,並適當的控制病情,同時也可以幫助預防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並減緩糖尿病程的發展。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研院研發A型流感廣效疫苗 以1打多提升防護力
▸婦人罹患白內障合併青光眼 2種眼疾治療順序有學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原來多數乾眼症成因 並不是因為眼睛缺水?!

相關推薦

為了提升醫療教學品質,花蓮慈濟醫院承擔起醫學中心責任,舉辦宜花東醫療院所醫事類教育品質提升聯席會,由花蓮慈院教學部整合各項醫學教育資源,帶來最新的「以勝任能力為導向的醫學教育(Competency-Based MedicalEducation, CBME)」,並加入「可信賴專業活動」實作工作坊,吸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公布2019年度10大疫苗新聞,第1名由「公費流感疫苗全面升級4價」與「拒打疫苗導致全球麻疹大流行」2項議題並列,顯見流感對台灣的影響性,但仍有部份民眾對於疫苗的安全性認知不足。   今年登榜流感疫苗議題,除第1名「公費流感疫苗全面施打4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經常覺得胸悶、常想打呵欠、精神不濟,甚至有快要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嗎?電視廣告播著:「壓力大時,腦細胞耗氧量增加是靜止時的2~3倍以上」,如果此時自己又剛好猛打呵欠,又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恐怕每個人都會內心驚呼:「我是不是缺氧啦?」不管是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任何身份的人都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日前發現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女性患者,在懷孕期間症狀會稍微緩解,但有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在哺乳期間也能得到相同的好處。新研究綜合過去的16項研究所述,選擇親餵母乳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相較於瓶餵母乳的女性,分娩之後1年內復發可能性減少了37%,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神經學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