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熱宅在家過度使用手機平板 暑假學童惡視力攀升

天熱宅在家過度使用手機平板 暑假學童惡視力攀升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一到暑假經常是孩子近視或加深度數高峰,等到開學回到學校,發現看不太到黑板,就醫檢查才發現,近視度數突升200或300度,臨床醫師觀察,天氣熱讓孩子不想出門,加上長時間近距離看3C用品可能是主要關鍵,醫師提醒家長在最好管理妥善管理孩子用眼時間外,及時就醫也能降低持續惡化機會。


剛上小學國中 近視最容易好發時間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廖昶斌表示,7至8歲與13至14歲,經調查發現相當容易確診近視或惡化,正好是剛上小學與國中2個時段,除課業用眼時間增加外,現在也要加上看手機或電腦等用品,長時間看近距離物體,眼睛為了讓光影成像正好在視網膜上,逐漸就會發展成近視,未來也就需要配戴眼鏡。


眼球習慣拉長 時間久了就演變成近視


廖昶斌解釋,看近距離物品,光線穿過水晶體後,成像會在視網膜後方,因此睫狀肌要出力擠壓水晶體,讓光影成像回到視網膜。而目前針對近視有2種主流解釋,1種是睫狀肌長時間出力,最終失去調節能力;另1種說法認為,人類眼球在適應一直看近物,慢慢不斷將眼球形狀拉長導致近視發生。


廖昶斌補充,嬰兒剛出生時的眼軸長平均約17.3毫米,發育完成時的平均眼軸長約23至24毫米,一旦近視眼軸長每增加0.3毫米即增加近視度數100度。此外,近視通常是不可逆的,提早預防即能最大化的控制近視。


改善近視3種方法 阻止近視惡化


面對孩子發生近視,廖昶斌則說,目前阻止近視惡化,最常見方法就是使用散瞳劑,但是強制瞳孔放大,當孩子遇到較強光線時,經常會不舒服比較難張開眼;另1種方式則是用角膜塑型片,在睡覺前配戴,把白天拉長的眼軸壓回去,白天就不太需要戴眼鏡,也能夠避免近視持續惡化。


廖昶斌也說,現在也有利用周邊離焦設計的光學鏡片,是1種較新的方式能降低近視惡化,類似戴一般有框眼鏡,但戴上後成像原理不太一樣,周邊離焦鏡片可以將整體光影成像刻意移動到視網膜前方,避免眼軸拉長的風險,達到控制近視惡化的目標。


減少用眼時間 有異狀盡早就醫


廖昶斌提醒,減少近視發生,適當用眼才是最主要的方式,減少看近距離用品的時間,且最好能有一定的休息時間。另外,家長最好能協助孩子管理好看手機與電腦時間,控制度數避免惡化,才能保護眼睛健康。如果孩子說有看不清楚的情況,應盡早就醫與醫生討論合適方式,定期追蹤讓孩子能降低因近視帶來的未來眼睛病變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研院研發A型流感廣效疫苗 以1打多提升防護力
▸婦人罹患白內障合併青光眼 2種眼疾治療順序有學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原來多數乾眼症成因 並不是因為眼睛缺水?!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八十多歲的陳爺爺被救護車送來急診室時已昏迷,孫子焦急地描述半小時前和爺爺在頂樓澆花時,爺爺沒有預兆的突然昏倒。就醫經核磁共振與心電圖檢查發現,爺爺兩側大腦與小腦有多處腦梗塞病灶及心房纖維顫動,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所幸在急診科、神經科、復健科醫師團隊合作積極治療下,爺爺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宜婷報導】依行政院環保署12月14日空氣品質監測資料,東北季風南下挾帶境外污染物,影響臺灣空氣品質,南部擴散條件不佳,雲嘉南、高屏達紅色警示(對所有族群不健康),中部、金門及馬祖為「橘色提醒」(對敏感族群不健康),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做好防範,減少戶外活動,特別是敏感性族群,如孩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高,因此政府積極地執行各項口腔癌防治工作。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楊奕馨研究員與國民健康署同仁,今(2020)年7月於口腔腫瘤期刊《Oral Oncology》發表台灣檳榔嚼食盛行率有效下降的成果。在政府單位的努力下,台灣男性檳榔嚼食率自2007年17...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世上果真有「腦中風家族」嗎?陳先生的媽媽、弟弟均罹患過腦中風,他自認脾氣溫和,中年之後,講究清淡飲食,固定運動,沒想到66歲時右側手腳無力、顏面麻痺,以及說話聲音模糊,經醫師診斷後確定是小血管性腦中風,篩檢證實,不少家族成員中帶有NOTCH3基因。 台北榮總神經基因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