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大腸癌地圖首曝光 這地區盛行率最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大腸癌地圖首曝光 這地區盛行率最高

四寶媽王太太無糖不歡,每天都要喝上數杯手搖飲料才能解饞,甚至以手搖飲料取代開水。兩年前她連續數天便秘,肚子也因為產生腹水,大腹便便如懷胎八個月,連續轉診幾家大型醫院,最後確診是大腸直腸癌第四期。「我還想要當阿嬤!」面對噩耗王太太選擇正面迎擊,開始接受化療合併健保抗血管標靶藥物治療,便秘和腹水很快獲得改善,手術也順利切除息肉。目前她病況已穩定控制,也持續接受口服化學治療藥物維持,無惡化存活期高達27個月。 

雲嘉南每200人有1人罹患 每6人有1人確診時已第四期
據最新癌登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2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醫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僅有輕微腹痛、腹脹,有時會有經常腹瀉、排便習慣明顯改變、體重減輕、貧血等現象陸續發生,容易輕忽,以致部分病患確診時已進入晚期。

為提升民眾對大腸直腸癌早期篩檢與治療的重視,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分析健保資料庫數據,首度發布「大腸直腸癌治療地圖」,發現2014至2018年台灣大腸直腸癌以南區(雲嘉南)、台北區(北北基宜金馬)及高屏區(高屏澎)盛行率高。南區平均每200人就有1人為大腸直腸癌病患,為東區(花東)的1.4倍;且南區每6人就有1人確診時已是第四期。相較於2014年全台大腸直腸癌患者人數約9.5萬人,2018年已突破10萬人,顯示大腸直腸癌盛行率有持續上升趨勢。

王照元表示,大腸直腸癌的成因除家族遺傳病史外,飲食習慣亦是關鍵因素,高油炸、高脂肪、高糖及過多的肉食,纖維攝取不夠等都是容易導致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因子。地區資料的差異可能因日常重鹹重甜飲食習慣,加上未能及早篩檢,以致許多患者確診時已是第四期。 

化療+標靶接力治療 可有效延長存活期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為降低死亡率關鍵。所幸目前已有多款健保標靶藥物,大幅延長存活期、降低副作用,維持晚期患者生活品質。高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琮琨表示,依照目前健保規範,第四期患者若於第一線治療使用抗血管生長因子標靶藥物,至第三線治療仍可接力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患者持續有健保標靶藥物使用,可延續最長存活期。

據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相較於僅接受化療,大腸直腸癌第四期患者接受標靶治療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可從10.3個月提升至19.4個月,增加近2倍;若接續使用第一線至第四線健保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更可高達28.9個月。惟目前第二線標靶藥物尚未通過健保給付,政府若能放寬健保條件於第二線治療,可望嘉惠更多患者與家庭。

大便中有血或黏液、大便變細小或便秘  盡快就醫檢查
張琮琨呼籲,大腸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民眾應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維持穩定作息,以降低大腸直腸癌發生機率。50歲以上民眾按時接受兩年一次的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高風險族群應主動接受健康檢查、積極追蹤,若有腸道相關症狀,如大便中有血或黏液、大便變細小、經常腹瀉或便秘等,務必盡快就醫檢查。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此方如果不是我親眼所見, 打死我都不會信的。我有一親戚說有一個祖傳秘方,蟲子牙可以從耳朵熏出蟲子來,我本不信。忽一日,母親牙疼厲害,幾日不見痊癒,忽然想起這位親戚。親戚來了以後,果然從耳朵熏出100多條小蟲子。已經10年了,至今未疼過。這是我第一次見到。3年前,我兒女(當時4歲)也是牙疼,我如法炮...

閱讀詳情 »

吳家誠(聯合報 2014. 9. 19「UDN專欄」) 臺灣是一個相當泛政治化的國家,即便是推行民主政治的過程也講究快速,一個愈趨十分多元化的社會,在發展過程中,要考慮的面向錯綜複雜,講求迅速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本來就是必需經過相當困難的過程,許多應該面對與考慮的事實,卻因為企圖迅速發展與快速獲利的...

閱讀詳情 »

白皙渾圓的湯圓一向是農曆正月十五日的應景美食,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包餡湯圓的黏性大、含糖量或油脂高、熱量也高,四顆湯圓的熱量抵得上一碗飯,要健走80分鐘才能消耗掉。若湯裡再加入糖、紅豆或花生,總熱量約600大卡,已接近一餐所需熱量。 如何聰明料理湯圓,儘量減少熱量攝取? 水煮湯圓,避免油炸 炸湯圓會...

閱讀詳情 »

日前一名小5男童,身高不到150公分,體重已破70公斤,甚至罹患輕度脂肪肝。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粘曉菁門診發現,不少才小4、小5的學童,已經罹患脂肪肝,都是嗜喝含糖飲料。醫師警告,大多數含糖飲料都含有大量果醣糖漿,一旦轉換三酸甘油脂,恐造成脂肪肝。 孩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罪魁禍首就是糖分攝取過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