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氣一變就一身病 梅雨季來臨小心氣象病上身

每年5、6月是俗稱的「梅雨季」,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每到了某一個季節,過敏性鼻炎就找上門,睡覺睡到一半,要不是咳醒,就是要起床擰鼻涕,白天精神不濟程度跟梅雨的陰天一樣令人沮喪。這種隨著氣候變化,病痛就會來報到的情況,稱為「氣象病」。

梅雨季不只會影響皮膚和呼吸道,還可能出現濕疹、關節肌肉疼痛、消化不良、便秘、痔瘡失眠和心悸等,以及梅雨季是屋內塵蟎、黴菌的活躍期,潮濕的環境會使塵蟎孳生,容易讓人發生過敏、皮膚紅腫等不適症狀。 

天氣一變就一身病 梅雨季來臨小心氣象病上身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表示,天氣多變,慢性鼻炎病患就增多,最常見的慢性鼻炎除了過敏性鼻炎外,就是血管運動性鼻炎,兩者都會引起鼻塞、流鼻水和打噴嚏等症狀。

過敏性鼻炎是因吸入的過敏原和鼻黏膜上的致敏化肥胖細胞相互作用,導致一連串過敏物質釋放的結果。血管運動性鼻炎則是「非過敏性」鼻炎,特性是鼻腔黏膜對環境物理性的刺激產生過度反應所造成,例如冷空氣、溫度突然改變、疲倦、手腳潮濕,或菸味、香水和化妝品等環境刺激時,才會引起症狀的發作。 

氣象病竟然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的禍

天氣一變就一身病 梅雨季來臨小心氣象病上身

陳欣湄醫師指出,數十年前,醫學發現慢性鼻炎的致病機轉與自律神經系統有關。最近因為自律神經系統檢查方法的進步,證實慢性鼻炎病人的自律神經功能確有失調。

自然醫學醫師趙鴻丞表示,自律神經是大腦命令的執行者,下視丘感受到身體或心理的壓力,就會透過自律神經來調節。乍暖還寒的春季與氣候不穩定的「梅雨季」,特別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趙鴻丞醫師說,梅雨季是自律神經的大難關,原因在於人體無法順利排汗,空氣又悶又熱,相當潮溼,所以一流汗就全身濕黏,無法很快揮發掉。當汗水黏在皮膚表面就很難持續排汗,水分也就囤積在體內。因此,排汗不順利,毒素累積,就會影響自律神經的運作。

如何讓失調的自律神經恢復正常,專家建議改善「氣象病」可內外著手,睡前飯前洗半浴、多運動,以及從睡眠與飲食下手,並從居家環境做起,去除來自環境中的危險因子,例如塵蟎蟑螂。梅雨季來臨,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還有哪些撇步及方法,節目中將分享更多實用妙方,陪伴你一起度過梅雨季!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9點《健康2.0》!

 

相關推薦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退休後,許多人樂於安排各種旅遊,來犒賞為了家庭而努力好幾十年的自己。在這之前,必先保養好帶我們飽覽世界風景的靈魂之窗。可是,退化說來就來,令人害怕的老年退化疾病「白內障」要如何預防?又有哪一些人,是屬於高危險群呢?   老年白內障占多數 國...

閱讀詳情 »

腸躁症的症狀往往令患者相當困擾,該如何才能改善呢?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腸躁症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確,但推估可能與個人本身的腸道健康狀況、心理壓力,以及飲食習慣等脫離不了關係。除依賴藥物治療外,亦可嘗試從飲食調整做起,可望減緩不適症狀。  腸躁症的症狀會因人而異,有人出現腹瀉、有人呈現便秘型,也有人屬...

閱讀詳情 »

根據國健署調查數據發現,全台逾462萬人有高血壓問題,18歲以上幾乎每4人就有一人罹患高血壓!雖然數據指出高血壓患者多為70歲以上長者,但高血壓仍有年輕化的趨勢,30歲、50歲血壓過高者大有人在,且過半數民眾渾然不知!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提醒,高血壓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呼籲民眾勿輕忽控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