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熱引發心肌梗塞 林俊立醫師教民眾預防保健

天熱引發心肌梗塞 林俊立醫師教民眾預防保健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根據衛服部統計,心血管疾病名列台灣10大死因第2位,其中,心肌梗塞是風險最高的疾病之一,為此,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特別邀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主治醫師林俊立,與民眾主講「酷暑下的冠心病與心因性猝死」,帶領民眾進一步了解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急性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病的發生原因,以及如何維護心臟健康。

 

林俊立說明,天氣炎熱,水分補充不足,易造成血液濃稠度升高,若加上不斷運動,心血管的內皮細胞變脆弱造成血栓,就有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此外,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嚼食檳榔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有13%的死亡,都是高血壓所惹的禍,高血壓患者罹患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的機率也較一般人高出許多,全台高血壓患者人數甚至多達430萬人。

 

高血壓平時也許毫無症狀,偶爾會感覺頭痛,後頸部緊緊的,當血壓非常高時,很可能造成眼、腦、心、腎、大血管的損害而引起以下症狀:視力模糊、嚴重頭痛、神智不清、癲癇、肢體無力或麻木、噁心、嘔吐、大量出汗、胸痛、呼吸困難、心律不整等。高血壓大多是鹽分攝取過多、運動不足、遺傳等原因造成,高血壓患者因動脈硬化帶來的風險,發生心臟衰竭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倍,發生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

 

此外,林俊立指出,若在冷氣房室內外溫差大,使粥狀動脈硬化、斑塊不穩定,導致斑塊破裂促使血管栓塞。而天氣炎熱造成血液含氧飽和量下降且周邊血管擴張,使心臟缺氧等。最後,因天熱容易使心情煩躁,交感神經興奮使心跳加速、心臟負荷變大,進而誘發心臟缺氧或心律不整發作等。

 

林俊立提醒,若能避免曬大太陽、大量流汗最好,若不能則避免流汗後直接進冷氣房,且流汗後必須補充等量流失的水分,最好是以運動飲料這種等滲透壓的水分,較容易讓身體細胞吸收。除了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外,還要規律運動、戒菸、定期健檢和控制三高,才是防堵發生心肌梗塞的不二法門。

 

下一場健康講座活動時間預訂於108年10月19日(六)舉行,如欲取得最新活動消息的民眾,請上網搜尋「北醫校友會教育基金會」或「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或撥打專線:(02)2391-5568洽詢。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淋巴癌分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淋巴瘤,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表示,前者發生率較高、高達9成患者屬此類型。台大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醫師林耘曲指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又以惡性程度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最常見,佔率約5成,病程快又猛,未及時控制短短數月就可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持續或是反覆拉肚子、甚至伴隨血便,不要以為只是吃壞肚子,當心罹患了潰瘍性結腸炎。1名3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跑廁所從1天3、4次到5、6次,甚至嚴重到1天10次,幾乎離不開馬桶,且全身癱軟無力,嚴重影響到正常工作,最初以大腸激躁症治療,後來開始出現血便,經過進一步檢查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患者每年新增逾1萬7千多人,平均每5分鐘就新增一位患者,大腸直腸癌更已連續14年蟬聯10大癌症之首,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也顯示2020年約1930萬人罹癌,估計到2040年罹癌人數將超過3020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節將近,相較於平日的粗茶淡飯,許多人開始迫不及待大魚大肉樣樣來,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進而誘發或加重痔瘡出血。日前即有一名30餘歲的彪形大漢,平日飲食來者不拒也毫不節制,再加上工作忙碌,導致每天回家如廁、與洗澡後肛門反覆出血,拖至一個多月才就醫治療,當時因血紅素低下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