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智等於老化? 國健署這樣說

失智等於老化? 國健署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3秒就一位 失智人口逐年增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平均每3秒就有一名失智症患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不足,最常見的錯誤認知如認為失智症是老化症狀之一、失智者皆會伴隨失能問題,無法自理生活等;但其實輕度失智者是可透過身旁家人或親友或環境之協助,參與社區活動,維持有品質的生活。

失智迷思多 政府積極推動失智症防治

王英偉署長進一步補充,民眾對失智者出現問題行為的恐懼而對疾病的污名化,不但妨礙求診意願,也造成已確診家屬的社會壓力。為此將積極推動失智友善示範社區計畫,以失智者及家庭照顧者為中心發展生活圈,使失智者感受到歸屬感並對社區有所貢獻,且降低可改變的罹患失智症之風險,並藉社區網絡連結以擴展失智社區照顧服務資源,讓失智者及家庭照顧者都能在社區內就近找得到資源並使用服務。

與長照2.0結合 營造失智友善社區環境

衛生福利部呂寶靜政務次長表示,為充實失智症社區支持與照護網絡,社區照護迄今年6月已核定布建72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協助疑似失智個案儘速就醫確診,提升社區民眾對失智症之正確認知及友善態度、輔導據點進行失智照護人才培訓等;以及布建333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認知促進、緩和失智相關活動、家庭照顧者訓練及支持團體(輔導諮商)等,並與長照2.0間的結合,辦理失智識能公共教育、營造失智友善社區環境。

失智不是正常老化 輕忽警訊恐延誤治療時機

國民健康署提醒,如因「記憶力減退導致影響日常生活」,出現重複發問、重複購物或重複服藥,無論怎麼提醒也想不起來;或「出現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等,皆非正常的老化現象,應盡快至精神內科或記憶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和診斷。

9月「國際失智症月」 I Can:雖然失智,但我仍可以

9月份為「國際失智症月」,衛生福利部於日前首映宣導影片,「I Can:雖然失智,但我仍可以」,由失智者親自分享自身經驗,希望能打破一般民眾認為失智者總是需要被照護,無法自理生活的刻板印象,透過身旁家人、親友或社區鄰里、環境的共同照護與互相扶持,讓失智者仍可以持續參與社區活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3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你是不是一直習慣把指甲剪成弧形,打噴嚏時會用手擋著……你知道嗎?原來這些習慣都是錯的!下面快來看看還有哪些習慣是我們要改的吧! 打噴嚏別用手捂  打噴嚏時會用手摀住口鼻,這樣的確是擋住了飛沫向空氣中傳播,但是感冒病毒會附著在手上。可怕的地方在於,鼻病毒或感冒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一位14歲的重度智能障礙少女,由於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時常跌倒受傷,3年前意外撞斷門牙,但因無法配合就醫,一直呈現缺牙的狀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身心障礙牙科主治醫師孫國丁表示,為了協助少女修補門面,歷經各種困難,為她全身麻醉後,終於順利裝上假牙,讓她重拾歡樂的笑顏。孫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每當飯後,許多人總會使用牙籤摳菜渣、清牙縫,但牙籤的形狀尖、質地較脆弱,一不小心就容易斷裂,甚至將食物殘渣戳往牙縫更深處,引起牙齦發炎;牙醫師強調,清除卡在牙縫中的殘留食物,最好使用牙線,能夠徹底清潔,也不會傷害牙齒及牙齦,千萬不要用牙籤、牙線棒。 從路邊小吃攤到各大餐...

閱讀詳情 »

下班回到家,可以卸下工作好好休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有些看似休閑養生的習慣卻不利於身體健康,特別是在晚上9點后,下面我們來看看晚上9點后不適宜做的7件事。1別吃鈣片、維生素補充劑   很多人會在臨睡前吃鈣片、複合維生素等保健營養品,但這些也會給腸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從而導致休息不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