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智者不配合防疫措施怎麼辦? 專家提出3招因應

失智者不配合防疫措施怎麼辦? 專家提出3招因應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COVID-19(新冠病毒、武漢肺炎)蔓延全球,各國奮力抗疫。然而失智者卻因記憶力、理解力等認知障礙,對了解防疫措施有困難,以致難以配合或常忘記防疫事項,而可能成為防疫破口。社區活動及服務因疫情減少,失智者卻頻頻想出門,也造成家屬與失智者間的衝突增加。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呼籲,各級政府應留意失智症家庭的需求,民眾多體諒失智者的困難,並主動給予協助,以利防疫滴水不漏。

 

賴德仁表示,近日香港發生失智者忘了自己應該居家隔離,竟出門搭車四處走逛的新聞,此事提醒我們失智者受疾病影響可能成為防疫破口之一。由於失智者理解力缺損、記憶力障礙、語言障礙等,不易理解防疫措施與宣導內容,較難正確陳述身體狀況、旅遊史、接觸史,或記得或配合防疫注意事項,如居家隔離、戴口罩、勤洗手等。甚至,失智者可能產生躁動或失序行為,造成家屬與大眾的困擾。防疫期間社區活動及服務均減少,但失智者可能頻頻想出門,使得失智者與家庭照顧者的衝突機會增加,活動及刺激減少也可能加速失智者退化。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幫助社區中失智者進行防疫,可加強以下應對策略:

 

第1招:簡單、重複提醒

 

面對行動自如且獨居的失智者進行防疫宣導時,盡量以簡單明瞭、失智者聽得懂的話來說明,並確認失智者是否理解。宣導時需要示範正確防疫措施,如正確的洗手及戴口罩方法。宣導後,重複提醒相當重要,以及在門口張貼防疫海報,避免失智者忘記。若失智者違反防疫措施,民眾與家屬宜適時勸導、轉移注意力並解釋原因,避免指責。

 

第2招:增加環境消毒、乾洗手等防疫措施

 

失智者較難記得不可到處亂摸,也容易隨意接觸眼口鼻。因此,若無法改變失智者的行為,建議由照顧者主動協助失智者經常進行手部酒精消毒或乾洗手,並增加物品與環境的消毒頻率,以降低感染風險。里長及社區志工應協助獨居失智者執行防疫措施。

 

第3招:主動關照失智者需求

 

失智者可能難以正確配合防疫措施,需要政府與民眾主動關照與協助。例如:失智者不知道可以去藥局排隊買口罩,照顧者也難兼顧一面照顧失智者、一面排隊。因此,建議政府在資源允許情況下,主動提供口罩到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供失智者及家屬購買使用。至於防疫期間社區活動及服務減少,但失智者可能一直想出門,使得家庭失和的情況,政府宜請個管師電話關懷,並協助家屬安排居家活動及疫情調適。湯秘書長呼籲電視媒體協助播放懷舊系列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老歌演唱以及律動節目,以安撫被困在家中的長者並減輕家庭照顧壓力。

 

賴德仁提到,防疫期間更需要大眾多一點體諒與關照,協助失智者配合防疫措施,幫助防疫工作滴水不漏。若發現社區民眾出現失智症早期徵兆,可尋求里長、健康服務中心及各地失智症共照中心協助,或於上班日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進一步諮詢。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全國指定科目考試進入倒數60天最後階段,考生們也開始進行全力衝刺!排山倒海的考試壓力讓許多家長及考生喘不過氣,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級醫師楊聰財醫師特別於考前緊張時刻提出「嚼對合格三守則」,說明如何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幫助紓壓解悶、提升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正值26歲的青春年華,不菸不酒的沈小姐,卻被檢查出大腸癌第2期,經開刀及化療,原以為可以痊癒,沒想到療程結束後卻被判癌症末期,轉移腹膜且擴散到肝臟、淋巴,當時醫師評估她只剩3個月壽命,但她沒有放棄,調整生活作息、保持愉悅心情,至今,已兩年不再用藥,身體也完全康復。確診為大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一名愛貓人士常自費購買貓食,餵養流浪貓,不料,因此被感染罹患貓抓症,腋下淋巴腺異常腫脹,硬塊大小如雞蛋。在「世界手部衛生日」前夕,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劉振軒提醒,在與寵物或是流浪貓狗接觸時,應該養成勤洗守的好習慣。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劉振軒指出,現代人少子化,生的少,甚至不生,許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行政院日前政務審查通過財政部提案,將每包菸稅從現行的11.8元,調高至16.8元。5月3日進一步通過國民健康局調漲菸捐提案,每包菸健康捐調高20元。新措施上路後,每包進口香菸價格恐怕破百。對於菸稅調漲5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國際醫學聯盟、董氏基金會聯合發出聲明,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