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奈米微粒比PM2.5更小 長期暴露恐致體內氧化壓力失衡

奈米微粒比PM2.5更小 長期暴露恐致體內氧化壓力失衡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大家一定都聽過PM2.5(細懸浮微粒,直徑小於2.5μm),那有聽過奈米微粒(直徑小於100nm=0.1μm)嗎?奈米粒子因為體積極微小而產生了新的物理特性,被廣泛運用在生活各項用品當中,從電子產品到醫療保健產品、食品、紡織品、運動裝備、衛浴產品、家用產品等,奈米技術已經是現今重要產業之一。


在運用奈米技術或材料的作業過程中,常會產生大量奈米微粒,雖然大部分工廠為保護工作者,會以封閉操作和加溼作業來大幅降低空氣中奈米微粒的濃度。但是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奈米微粒環境中,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過去尚無長期的流行病學追蹤研究。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由故研究員劉紹興博士及吳威德專案助研究員帶領的奈米微粒健康危害研究團隊,於4年間重複測量台灣14家製造和使用奈米材料機構內工作者的血液、尿液、肺功能、心率變異性、神經行為測試等多項生理數值。結果顯示,長期暴露於奈米微粒環境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失衡;但統計結果並未顯示與心血管功能障礙、肺損傷、發炎反應、神經行為和遺傳毒性有關。研究成果已於108年12月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過去在動物吸入研究中發現,從暴露在奈米微粒環境中的小鼠身上,會觀察到氧化壓力上升,以及發炎反應、心血管疾病、肺部纖維化或肉芽腫、胸膜斑塊生成、肺癌與間皮瘤樣疾病等症狀。針狀纖維奈米碳管會誘發石棉樣肉芽腫的形成,並增加腫瘤品系小鼠罹患間皮瘤的可能性。而氧化壓力會造成細胞的氧化損傷,是引起發炎反應及退化、衰老的原因之一,因此特別需要重視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奈米微粒環境中工作者的健康情形。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奈米微粒健康危害研究團隊,在衛生福利部及勞動部的計畫支持下,檢測台灣14家(13家工廠、1家研究機構)製造或使用奈米材料機構內的工作者之各項生理數值,用以了解暴露在奈米微粒環境對健康的危害。其中以操作、處理奈米材料的工作者為暴露組(共206名),同機構從未處理奈米材料的工作者為對照組(共108名),於4年間重複5次測量血液、尿液和呼出氣體凝結液樣本、肺功能、心率變異性、神經行為測試與多種生物標記。


結果顯示,長期暴露於奈米微粒環境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失衡,是處理奈米材料工作者潛在健康風險的主因,但在4年追縱期間內的統計結果顯示,處理奈米材料或暴露於高濃度奈米微粒環境與心血管功能障礙、肺損傷、發炎反應、神經行為和遺傳毒性等均沒有明顯相關性。


雖然沒有證據顯示奈米微粒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傷害,但建議在使用或製作奈米材料的工作場域中,仍需加強局部排氣或採取動力空氣濾淨式呼吸防護具等相關保護措施,以減少長期暴露引起氧化壓力提升與後續健康效應影響。


更多NOW健康報導
▸文旦高纖富含維他命C 每日吃8瓣忌與這些藥混合食用
▸健保資料庫分析處方箋 平均每600張出現1張用藥異常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些明星的顏值出道即巔峰,哪怕是上天特別眷顧,依然逃不過歲月這把殺豬刀,然而知名的花系列當家小生林煒卻憑藉著越活越年輕的凍齡面容,持續活躍於兩岸三地影劇圈超過三十年,近日林煒新劇定裝照曝光,更是引發網友熱議是否有偷偷去醫美「進廠保養」。而林煒也大方坦承除了嚴格的運動與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相信有許多人都有經歷過完全聽不懂醫師說的內容,就帶著疑問回家的經驗。根據《DailyCaring》報導,在就診期間,如果沒有理解醫師的訊息,一知半解很可能會延伸其它的健康問題,呼籲民眾如果醫生說了任何聽不明白的內容,不要害怕地表達出來,請醫師使用更簡單的術語進行解釋,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嘉義報導】大林慈濟醫院推廣創新的「換水大腸鏡檢查」邁入第11年,不僅提升檢查品質與腫瘤發現率,去(109)年受邀與16國的55位專家合作修訂換水大腸鏡、浸水大腸鏡的定義,所達成的11項共識將有助大腸鏡檢查者能根據需求,正確應用換水法及浸水法檢查,並為患者量身訂製檢查方式,以改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綜合報導】高雄一名未滿2歲的女童,原先以化療控制眼癌「視網膜母細胞瘤」,近期腫瘤卻急速長大,家長只好跨縣市就醫,帶她前往彰化彰基醫院,最後忍痛將眼球摘除。 彰基醫學中心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王士忠醫師表示,視網膜母細胞瘤是罕見的兒童眼部癌症,通常發現於1至4歲的幼兒,每年發生率約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