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生褲底下七種「白色預警」正緊急暗示大病降臨!當有這些狀況時...你就不得不注意了!

女生褲底下七種「白色預警」正緊急暗示大病降臨!當有這些狀況時...你就不得不注意了!
隨著年齡增長,體質減弱,「白帶異常」也悄然而出。婦科專家提示成年女性,當白帶味多、味臭、顏色改變或呈膿性狀時,預示著一些婦科疾病,甚至癌症。對內褲上那些不正常的分泌物,不妨做個自測,解讀一下這些「白色預警」。

女生褲底下七種「白色預警」正緊急暗示大病降臨!當有這些狀況時...你就不得不注意了!

一、無色透明黏性白帶

症狀:白帶突然增多,與雞蛋清相似,或稍顯混濁,除感到腰酸外,很少有其他症狀,常被忽視。

預警:這種白帶多見於慢性宮頸炎、頸管炎以及應用雌激素以後。

二、泡沫性白帶

症狀:除白帶增多以外,往往伴有外陰、陰道的瘙癢,如果還有化膿性細菌的結合併感染,則白帶為黃膿樣,且有泡沫。

預警:滴蟲性陰道炎。

三、豆腐渣樣白帶

症狀:白帶中混有豆腐渣樣的白色塊狀物,有時這種白色物質會附著在陰道壁上,不易脫下,常常伴有奇癢。

預警:黴菌性陰道炎。

女生褲底下七種「白色預警」正緊急暗示大病降臨!當有這些狀況時...你就不得不注意了!

四、膿性白帶

症狀:白帶色黃或色綠,有臭味,這多是生殖器官發生感染所致。炎症滲出物,膿細胞、壞死的上皮細胞等,加上細菌的作用,使白帶呈現上述改變。

預警:滴蟲性陰道炎、慢性宮頸炎、子宮內膜炎或宮腔積膿等。

五、血性白帶

症狀:即白帶內混有血液。

預警:有可能是惡性腫瘤、宮頸癌、宮體癌等。有些良性病變也有可能出現這種白帶,如宮頸息肉、黏膜下肌瘤、重度慢性宮頸炎及宮內節育器所引起的副反應。

六、黃色水樣白帶

症狀:色黃,白帶清澈如水,常濕透內褲,有一股臭味,由病變組織變性壞死所致,量較多。

預警:宮頸癌、子宮黏膜下肌瘤等。

七、白帶減少

症狀:若白帶明顯減少或缺乏,則會出現陰道乾澀、灼熱疼痛、性慾減退、性交不適或困難等症狀,還可伴有頭暈耳鳴、下肢痠軟無力、煩躁不安等。

預警:卵巢功能失調或減退,性激素水平降低,身體可能出現慢性疾病。

-------------

白帶異常的注意事項:

白帶異常的防治,首先在飲食上要少食辛辣和油膩生冷之品,應多食用一些益脾補腎和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蓮子、大棗、山藥、薏仁等。生活上還有以下注意事項:

1、外陰部和腋下一樣,都是容易流汗的部位,最好每天洗澡,尤其運動出汗後更要立刻沖洗;選擇吸汗的棉質內褲,避免悶熱不透氣的衣物如牛仔褲,保持陰部的乾爽最重要。

2、時下流行的丁字褲雖然性感,但不易吸汗,又容易造成磨擦破皮,易使細菌有入侵的機會,最好少穿。

3、儘量少用衛生護墊,如果分泌物多,易使褲底濕濕的,不妨經常更換內褲。

4、如廁後,衛生紙應由前往後擦,而非由後往前,以免衛生紙先碰觸肛門,可能將過多細菌帶到陰道口。

5、性行為也會增加感染的機會,行房前應清洗外陰部,行房後應以凱格爾運動(腹部用力、骨盆收縮)把精液排出,因為精液為鹼性,會改變陰道酸鹼值,想受孕的人也可採用此法,因精子跑得快,不受影響,或使用保險套,避免精液射入。

6、除了黴菌,有些病原菌易存在男性身上,若女性發生感染,須注意性伴侶是否也有類似問題(如尿道炎),應一併治療,否則女性治好後,可能因性接觸而交互感染,一再復發

via

相關推薦

患上腎結石的滋味很不好受,反覆發作的疼痛疼得你痛不欲生,這裡介紹一種簡單的預防措施:那就是多喝水。 本週一《內科醫學年鑑》發表了一篇指導文章,美國醫師協會建議大家多喝水,而且全天都要多喝水。 要達到美國醫師協會推薦的飲水量,每人每天要喝8-10杯水。推薦排尿量要達到每天至少2升。 不僅是多喝水,少喝...

閱讀詳情 »

這秘方如果早 25年收到,也許我家孩子現在就不會怨嘆:人皆有母我獨無!我家種荔枝 50 餘年,取得荔枝核何其容易,居然不知是寶!連自己的枕邊人也枉費14 年歲月洗腎,最終還是不支奉召回歸西天。台灣洗腎的病友很多,也許您身邊周圍就有人在洗腎,如同作者所言死馬當活馬醫,可能有願意試試的人,拜託您把此方傳...

閱讀詳情 »

癌症,其實就是低幼細胞的過量產生,低幼細胞就好像社會上的不良少年,正確的方法是加以管教和引導,使之歸入正途,而不是簡單粗暴地一概槍斃。我們人體的第一任醫生首先就是身體本身,每時每刻身體本身都在進行這自我調整,醫生的作用是幫助身體進行恢復工作,在身體需要幫助的時候扶一把,度過難關。 所以古人把醫生比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高血壓患者,為了健康著想會改吃素食,認為吃素可降血壓;不料,血壓不降反升!醫師指出,吃素的確可以降血壓,但坊間的素食加工製品要少吃,如素肉、豆皮等,通常含有高油、高鹽,吃多恐不利於控制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文鍾指出,國外研究曾發現,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