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她害怕乳攝! 三年後乳癌三期

她害怕乳攝! 三年後乳癌三期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一名52歲婦女遺憾表示,3年前某次洗澡時摸到右乳有一硬塊,先生曾提醒要盡早檢查,但因工作忙碌,又聽說乳房攝影很痛而一直未處置。最近硬塊越長越大伴隨疼痛,皮膚外觀有如橘皮的變化,乳暈附近出現分泌物,驚覺異常才就醫。經看診、檢查以及病理切片,發現已是乳癌第3期,且有淋巴腺轉移,進行乳房切除手術及化療。後悔當初沒有聽先生的話盡早檢查,只能辛苦當「少奶奶」。

年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 45至69歲高危險群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乳癌篩檢個案管理師徐孟君說明,癌症已第35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而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發生高峰在45至69歲間。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上萬位婦女罹患乳癌,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有28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5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

乳癌分期依照腫瘤大小、有無腋下淋巴腺轉移、遠處轉移來區分,若能早期發現及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國際醫學實證,乳房X光攝影可有效提早發現乳癌。可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為了減少乳癌發生,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及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二等親內)婦女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請婦女朋友定期接受檢查,降低乳癌對生命的威脅。

未生、晚生小孩 乳癌高危險群

許多人以為未婚、沒生過小孩很安全,其實不然。除了乳癌家族史外,單側乳房得過乳癌、曾罹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未生過孩子或在30歲後才生第一胎、未餵過母奶、初經(11-13歲)早或停經(45-55歲)晚、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者,都是乳癌的高危險群。

徐孟君個案管理師強調,平常多運動、少攝取高脂肪食物、避免太晚生育、心情放輕鬆、定期篩檢、自我乳房定期檢查,是預防乳癌的最佳方法。乳癌雖然可怕,但只要早期發現及接受適當治療,並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癌症並非絕症。(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7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40歲的阿賢在國中時第一次四肢抽搐、口吐白沫,送醫後才知道罹患癲癇,自此人生便與俗稱羊癲瘋的癲癇為伍,經過多年的治療,成效始終不彰,仍經常發作。阿賢發作時容易跌倒,經常摔得鼻青臉腫,台北榮總癲癇科主任尤香玉醫師建議他接受迷走神經刺激術(VNS)治療,雖然術後初期沒有立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2歲女性不孕患者,在接受子宮輸卵管攝影檢查時,先是使用水性顯影劑檢查,結果顯示兩側輸卵管阻塞不通,原以為之後只能靠試管嬰兒療程懷孕,與醫師討論後,決定使用自費油性顯影劑再檢查一次,結果發現輸卵管阻塞狀況竟然通了,最後也順利懷孕。子宮輸卵管攝影配油性顯影劑 提升懷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員工上門送暖,獨居長輩暖心分享心事!今年台灣第一三共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邀請基隆市政府社會處,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財團法人老吾老基金會北屯服務中心以及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提供服務對象,針對符合低中收入資格的獨居長者,捐贈背包,保溫瓶,雨傘及乾糧等物資,主要是希望長者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誤認打呼很正常,小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專科醫師同時也是牙醫師黃瀞儀表示,國人睡眠呼吸中止症比例相當高,尤其打呼是高風險族群,不只睡眠品質不佳,影響白天精神、注意力,長期缺氧更增心血管疾病風險,目前止鼾牙套、正壓呼吸器能迅速改善,若有睡眠不足、夜晚多夢、頻尿、打鼾、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