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人「挑痘」竟發炎長癰 腫成小籠包差點毀美腿

婦人「挑痘」竟發炎長癰 腫成小籠包差點毀美腿

【NOW健康 馬姍妤/台中報導】1名40歲李女士日前在右大腿外側發現1顆類似青春痘的腫塊,便自行用未經消毒的縫衣針把痘痘「挑開」,沒想到2天後原本的痘痘竟腫得像小籠包一樣大,上頭甚至還有2塊黑色焦痂,赴醫確診為長「癰」(音同庸),幸好將膿汁引流後給予抗生素治療,並定期換藥,2周後傷口完全癒合,讓愛美的患者鬆一口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患者就診時右大腿外側有大腫塊,坦承聽說用針刺痘痘好得比較快,所以自行處理,沒想到反而更嚴重。由於傷口治療必須引流,醫師用消毒後的器械將焦痂打開,頓時擠出大量膿汁,引流乾淨後發現下層組織被細菌吃光,出現1大1小2個相通的洞,所幸替患者清潔傷口並做細菌培養,再給予抗生素治療及教導換藥技巧,2周後傷口已順利癒合。

 

張為碩指出,一般人若毛孔堵塞,很容易引起毛囊炎,通常做好清潔即可,甚少需要藥物治療,但若毛囊炎沒有正確處理,惡化以後就會形成化膿性的癰(Carbuncle)。一旦形成癰就必須先引流患部,再經抗生素治療,膿汁引流不但可以迅速減少細菌量,加速復原,同時可以進行細菌培養,讓醫師確定致病菌的種類,並對症下藥。

 

癰常出現在脖子、肩膀或大腿上,多半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該球菌為人體皮膚上正常的菌種之一,但當人體免疫力低下、皮膚黏膜受損、汗腺阻塞、毛囊發炎或出現循環障礙時,就容易侵入皮膚內,造成局部感染,嚴重時會造成化膿性變化,恐需透過清創手術治療。

 

張為碩提醒,任何人都可能長癰,平時可透過用溫和的肥皂洗手,當身上出現傷口時,應充分清潔,並使用無菌乾燥的紗布遮住傷口,經常更換,且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剃刀、床單等個人物品,才能有效預防癰的產生。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嬰兒出生開始陸續接種多項疫苗;然而,國內調查發現,有6成民眾自認長大成人後,身體很健康不需要接種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接種疫苗不是幼兒的專利,2年後,國內老年人口數預計將超過幼年人口,政府應加強宣導預防接種的觀念,呼籲成人積極接種疫苗。根據國內去年針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天天五蔬果,有助身體健康,但你吃進肚子裡的蔬果真的安全嗎?為了讓民眾能安心食用生鮮蔬果,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按月前往各蔬果零售業者、超市、大賣場、批發市場及學校自設廚房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情形,總計3月共抽驗55件產品,只有1件「蚵白(菜)」不符規定。台北市政府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氣候逐漸回暖,腸病毒也開始蠢蠢欲動!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腸病毒疫情監測資料顯示,全國腸病毒第16週急診病例千分比已達4.01%,已超過2.6%預警值;另外,高雄市第16週腸病毒急診病例千分比更高達4.30%,並較第15週的2.23%上升92.8%,顯示目前已進入腸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雙和醫院今日宣布將與中央研究院合作,共同建立「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預計邀集20萬名民眾參與,研究常見慢性疾病基因與環境的相關性,可望藉此解開各項疾病的致病機轉,並找到最適宜的治療方式,為國人健康把關。雙和醫院計畫負責人、教學研究部研究員葉淇臺表示,疾病涉及遺傳、環境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