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內膜異位服藥後變男聲? 自行停藥復發率高

子宮內膜異位服藥後變男聲? 自行停藥復發率高

【NOW健康 林芊聿/台南報導】許多女生都有經痛困擾,28歲陳小姐3年前因劇烈經痛就醫,檢查發現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雙側卵巢各長出約10公分的巧克力囊腫,切除病灶後,持續服用雄性素藥物3個月,整個人居然聲音低沉像男生,嚇得她不敢繼續用藥。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一般婦產科主任鄭雅敏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發生於卵巢、輸卵管及骨盆腔腹膜,主要症狀為經痛、性交痛或骨盆腔疼痛,少數則跑到肺部,產生氣胸、咳血。研究報告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約有0.72%機率轉變成卵巢癌,盡管比率極低,仍有致癌危機,鄭雅敏提醒,經痛女性應該積極就醫,持續治療,千萬不能輕忽。

 

鄭雅敏說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可分為藥物及手術,醫師評估患者狀況、症狀,擬定最佳治療方式,但不管採用哪1種方式,患者都應有長期治療的認知,才能避免復發,影響生活品質。以手術治療為例,在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後,可緩解疼痛與阻止惡化,但術後如果自行停藥,5年內復發風險高達5成。但部分患者因為藥物副作用,而選擇停藥。

 

以陳小姐為例,在切除病變內膜組織後,服用3個月傳統雄性素藥物,嗓音變得像男人一樣低沉,而不敢用藥。過了1年半後,又常嚴重經痛導致無法上班,到院檢查證實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成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孟興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容易復發,如果一再手術,可能傷害卵巢組織,提高不孕風險,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慎選適合自己的長期治療藥物。

 

吳孟興說明,雄性素或停經針劑藥物副作用較大,影響患者用藥意願,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副作用相對較低,如果沒有懷孕需要,可長期使用不必停藥,有效降低復發率。如果計畫生育,則建議先以新型口服黃體素來抑制不適症狀,以利未來順利懷孕。吳孟興說明,有家族史、體重過輕及情緒容易緊張的女性,如果出現經痛、性交痛或腹瀉等症狀,都應主動就醫檢查。接受治療後,應每3個月1次回診追蹤。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可別小看骨鬆,嚴重骨折恐送命!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骨鬆患者一旦發生髖骨骨折,長期臥床喪失行動能力,高達20至25%的機率會在一年內死亡。專家建議,日常多吃乳製品補鈣、每天負重運動,以及拒菸、少喝咖啡及熬夜,遠離不良生活降低骨鬆發生率。 女性骨鬆風險高一倍 根據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在台灣,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被列為十大死因,尤其天氣變化大時,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恐增加;基隆七堵區衛生所主任范成鎧指出,包括高血壓、高血壓和高血脂是埋下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因子,該地區25歲以上民眾,約有七成患有三高中至少一項疾病,不得輕忽嚴重性。 三高患者注意天氣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 千萬別放任攝護腺肥大的傷害,病況嚴重時,恐有洗腎危機!就有一名七十二歲男子出現攝護腺肥大,但卻不敢做手術,結果攝護腺肥大竟擠壓到膀胱,造成膀胱壁肥厚,變成神經性膀胱,並影響到腎臟,出現腎水腫及產生尿毒,而有洗腎風險。泌尿科醫師提醒,目前已有第三代綠光雷射氣化切除術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全台灣每年有13萬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不少人認為「硝化甘油舌下錠」(NTG/耐絞寧)是救心藥,能立即舒緩血管爭取送醫時間,不過心臟科醫師及泌尿科醫師卻認為,服用舌下錠有其禁忌症,仍需經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才能用藥。 可放鬆膀胱頸與攝護腺幫助排尿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主治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