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孤獨真會要命! 研究:感到孤獨的年長者平均少活3到5年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孤獨真的會要人命!董氏基金會提醒民眾快趁著中秋佳節多關心家中長輩,因為根據2021年7月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與同齡的年長者相較,感到孤獨者的預期壽命較不認為自己孤獨者短。感到孤獨的年長者,平均壽命少了3到5年!

該項研究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日本大學科學家及其合作者進行,針對3449名、60歲以上的新加坡長者追蹤,分別於2009年、2011年、2012年以及2015年透過自評健康狀態(SRH)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IADL)瞭解參與者的健康狀態,並以多狀態生命表和微觀模擬法評估總預期和健康預期壽命。

研究結果顯示,在60、70和80歲時,有時/大部分時間「感到孤獨者」的總預期、健康預期和活躍預期壽命較短。進一步分析更發現,認為自己有時/大部分時間「感到孤獨」的60歲老人,比起從不感到孤獨的同齡者平均少活3到5年;在70和80歲的老人中,感到孤獨者比沒有感到孤獨者分別少了3到4年以及2到3年壽命。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獨自一人(獨處)、隔離(不得不)與感到孤獨(有時在人群中仍有這種感覺),這三種情況並不相同,孤獨會有寂寞、落寞、悲傷、淒涼等負面的感受,不僅影響情緒也會影響行為,像是本來應該做的事情,可能因為孤獨讓原本從事的動力與動機消失,這是每一個人都可能經歷的情況,但若經常或總是發生,就可能對身心甚至是對壽命帶來影響。

年長者如何避免讓孤獨影響身心健康?葉雅馨建議,可透過3個方式,一是「感覺有被關心」可能希望被拜訪或問候,但晚輩無法滿足期待,可試著理解期待落空的可能原因,體諒對方並知道自己是被關心的;二是「主動營造喜歡的感覺」將期待化為行動,主動為親友、晚輩做一些利他的事情;三是「計畫性的預防孤獨」,安排每天走走路、買買菜、聽音樂,每周和親友聚會、視訊、下午茶,甚至每月定期就醫回診、到景點逛逛、做些點心分送他人,每早醒來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有助於保有生活的熱忱與期待。

台灣精神醫學會前理事長暨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提醒,現今老老照顧,未與子女同住者越來越多,民眾除了利用共餐、日間照護等相關資源,在面對感到孤獨的長者,照顧者更要先照顧好自己,可多善用長照、喘息服務,並建立適時紓壓的習慣。

尤其,防疫期間可能令年長者面臨更大的孤獨風險,專家建議,親友不妨鼓勵長輩接觸3C產品,幫助他們設定電視節目、音樂頻道,教導如何透過手機、平板進行視訊,同時可和長輩約定視訊通話、拜訪的時間,但若觀察到自己的家人或長輩茶不思飯不想,已有憂鬱或失智症狀,最好進一步陪伴他們尋求專業協助。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出生3個月內少做這件事 新手爸媽小心孩子從此「聽」不見世界

中秋當心!一旦腹痛、腹瀉及胸悶… 小心已經吃出「烤肉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集中檢疫場所都準備好了。(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各國陸續自中國撤僑,台灣仍有500多名台商滯留湖北,當地最新消息傳出,最快今(3)日晚間可望撤回首批約200人,對此,中央雖不願透露細節,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廣效性的抗病毒藥物可能成為武漢肺炎的解藥嗎?繼中國證實使用抗愛滋病藥物取得臨床治療效果後,泰國醫師也宣布結合抗流感與愛滋病藥物,治療一名重症女患者,給藥後48小時,病情就好轉。台灣專家認為,抗愛滋病藥物的確提供了臨床治療方向,因為這...

閱讀詳情 »

美國、泰國相繼嘗試對抗武漢肺炎,初步取得重大進展。(示意圖/取自維基百科)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綜合報導 國際傳出好消息,為了對抗武漢肺炎,美國、泰國相繼嘗試使用抗病毒療法,初步取得重大進展,在短短48小時之內就讓病人好轉。 武漢肺炎自去年12月1日爆發至今,...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來勢洶洶,全球多國皆傳出確診的病例,到底該如何預防呢?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武漢肺炎又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主要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其發病症狀多元、病毒傳染力強,因此提醒民眾除了應「勤洗手、戴口罩」外,還需留意減少出入人多的地方,也要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嚴加防範以防疫情擴大。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