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守護牙周健康 從「齒」享受美麗人生

  台北慈濟醫院於全球牙周健康日(5/12)前夕,與台灣牙周病醫學會共同舉辦「擁有健康牙周,享受美麗人生」記者會暨衛教講座,牙科部醫師就牙周病的病因與對身體的影響作說明,並提供口腔清潔衛教示範。現場民眾在醫師詳盡解說與示範後,對牙周病有更深一層的了解,透過提問,釐清牙齒保健正確觀念。

  63歲的周先生,早年因為工作關係,菸酒不離手、應酬不斷,更熱愛吃甜食,年輕時就診斷出罹患糖尿病,但經常不按時服藥,血糖控制非常不穩定。近來吃東西會酸軟無力,且有幾顆牙還搖搖欲墜,不太能吃硬的食物。至醫院就診發現是嚴重牙周病,並說明糖尿病會增加嚴重度,提醒務必控制好血糖,經過牙周全面性的治療及植牙手術,周先生恢復一口健康牙齒,不僅能吃美食也笑得燦爛。

  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董醒任提到,牙周病會增加罹患或惡化全身性疾病的風險,如腦中風、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腎病、肥胖等。牙周病患者心肌梗塞、中風與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糖尿病患者若同時伴有嚴重牙周病,血糖可能更難控制,越來越多醫學研究證據顯示,牙周感染會影響全身健康。

  牙周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到後來便是身體機能的障礙,就算來得及治療,往往耗費大量的時間,不但個人及社會成本很高,健康與生活品質均會受到波及。董醒任醫師解釋,隨著國人平均壽命達75歲,再加上大家對生活品質之需求,可預見牙周病的罹患率與治療需求都會明顯提高,儼然成為健康與經濟的大問題,若能提早預防,生活品質才更有保障,也可大幅減輕醫療與資源的浪費。

  牙周病的防治,除了牙科醫師的衛教與治療外,民眾本身也要落實口腔衛生,定期做牙齒健康篩檢,才能擁有一口好牙與健康的身體。

相關推薦

第三孕期胎兒快速成長,準媽媽的生理與心理都會面臨大幅改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詹雅雯臨床心理師表示,第三孕期時,準媽媽們常會因體重改變感受到下背痛、頻尿等問題,若睡眠異常疾患嚴重影響夜間睡眠,建議可諮詢睡眠門診以尋求改善之道。  第三孕期(28 週至寶寶出生)常見之睡眠阻礙與因應之道: 常見...

閱讀詳情 »

緊張、焦慮時,該如何讓自己放鬆?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採用「漸進式肌肉放鬆法」來試看看吧!運用簡單的動作讓身體肌肉先繃緊、再放鬆,逐步調整情緒,即可達到抗焦慮的作用喔!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是利用一連串的動作,讓肌肉先繃緊、再放鬆,達到放鬆肌肉、緩減焦慮的效果。漸進式肌肉放鬆法共有14個動...

閱讀詳情 »

【台北訊】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之癌症,更是女性的第一大癌症死因,《公視主題之夜》節目將於2月17日週五晚間十時,播出紀錄片《以乳房之名》,鏡頭追隨著四位女性的腳步,試圖理解乳癌篩檢對她們的意義,並檢視早期篩檢的恰當性。映後,該節目邀請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與主持人蔡詩萍進行對談...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很多人不知道,腎臟其實與肝臟一樣,是個沉默的器官,平日安靜又努力的捍衛人體,一點點的病痛也不會表現出來,發現有異時,往往都是到了腎衰竭階段,只時就只能仰賴洗腎為治療手段,如此無聲無息的慢性疾病,該如何預防?   依腎絲球過濾率為準 義大醫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