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家長帶頭吃零食! 孩子有樣學樣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家長零食一口一口吃,孩子也有樣學樣,造成每4個小孩中就有1個是胖小孩!兒童福利聯盟調查發現,7成孩子每週至少吃2次零食,6成4的孩子吃零食的原因竟為肚子餓。另外,2成1每天會喝1杯以上的飲料,近3成每週至少去飲料店1次。而家長喜歡吃零食的孩子,每天吃1次以上零食更是一般孩子的2倍。

兒福聯盟公布「2013年兒童零食食用狀況調查報告」,針對全台國小5、6年級學生、共1295名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僅3.5%的孩子不吃零食、70.3%每週至少吃2次零食,最常吃的零食分別是洋芋片、含糖飲料及冰淇淋;6成3邊看電視邊吃、4成則是出去玩時;而吃零食的原因有超過6成4的孩子為肚子餓、4成7嘴饞、2成8為無聊就想吃。

兒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表示,目前兒童食用零食問題有「4多」,包括零食垃圾成分多、孩子錯誤觀念多、家長帶頭吃得多,以及零食依賴問題多。她說,以香濃起司味洋芋片為例,光是包裝的添加物就近10種,而有高達7成的孩子無法正確判讀營養標示的熱量,甚至有3成不清水果乾和水果;6成2的家長不會限制孩子吃零食;4成5的孩子出現零食依賴行為,更有1成2不吃零食就生氣。

「團購零食風行,造成孩子更愛吃零食!」黃韻璇說,調查也發現高達9成5的孩子都吃過團購的零食,最常團購零食為爆米花、薯條和蛋捲。以一桶200克的甜味爆米花為例,熱量高達1072卡,只要吃一桶,就攝取約119克油的熱量,相當於10至12歲兒童一天所需熱量的2分之1。

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課長蔡一賢表示,零食多為高糖、高鹽、高熱量且低營養成份的食物,孩童攝取過多,會增加脂肪細胞數目,而成人則是使脂肪體積變大,因此對孩子健康影響較大。另外,飲料中的食品添加物對身體有害,包括食用色素、防腐劑等,會造成噁心嘔吐、拉肚子及過敏,甚至增加罹患癌症機率。

如何正確挑選零食?蔡一賢建議家長,可準備茶葉蛋、飯糰、三明治,以及全奶布丁,取代炸雞排、薯條等速食;飲料則可選用鮮奶、優酪乳、茶飲等,取代汽水、珍珠奶茶等,不但對健康有助,也可補充鈣質及動物性蛋白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46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最新國人十大死因顯示,「自殺」雖已退至第11名,但仍是男性第十大死因。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李明濱理事長呼籲民眾,一句貼心的問候,就能及時支持絕望的人走下去。若身邊親友曾有自殺史,更應提高警覺,積極傾聽,用心關懷。李明濱理事長指出,與2011年相比,2012年自殺身亡人數呈現略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桃園縣一名五十多歲的翁姓男子,在自家菜園除草之際,當手撥動草叢時,卻遭到蛇吻,隨後經由家人送往署立桃園醫院急診後已無大礙。署立桃園醫院急診室簡榎岑護理師表示,當時這名患者食指留有兩個如針孔的印記,接著漸漸頭暈、嗜睡、嘔吐、口齒不清、呼吸困難,醫師除了立即清洗傷口,並且詳細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根據衛生署所發佈2012年青年十大死因數據顯示,愛滋病首度進入榜內,計有7位15至24歲間的青年死於愛滋病;有鑑於此,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特別深入校園進行愛滋防治宣導,以期使青年學子能及早認識愛滋,做好防護措施,才能避免感染。年輕人不安全性行為極易導致愛滋病感染;根據衛生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長期吸菸不只增加肺癌發生機會,也可能造成主動脈剝離,危及生命!49歲的陳先生本身有氣喘、氣胸病史,並長期有抽菸習慣,平時體力好的他,一天早上突然背部有觸電感,開始右腳冰冷,腳麻到抽筋、無力,掛急診經多項檢查都無異狀,後轉至別院心臟外科檢察,才發現是「胸主動脈剝離」,幸好即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