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寶寶頭皮又黃又油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惹禍

寶寶頭皮又黃又油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常有新手爸媽看著寶寶嬌嫩的臉龐,卻不解為何頭皮上會出現油油黃黃的頭垢?安南醫院兒科醫師賴以修表示,嬰兒乳痂就是嬰孩的脂漏性皮膚炎。通常在初生前幾個月,尤其是3個月以內特別容易發生。皮膚的表現上帶有非發炎性的皮屑,基底皮膚呈泛紅斑塊,表層帶有油膩黃色的皮屑。好發部位多於皮脂腺分泌旺盛之處,如頭皮、臉上的T字部位、額頭、外耳殼處等,其他身體部位包括肚臍周圍、尿布包覆處及軀幹對磨部位。

發生率占初生嬰兒10

談到發生率方面,賴以修醫師指出,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在初生嬰兒中,不論男女,發生率為10%。通常在3個月大以後,症狀慢慢改善。到了1歲以後,在原本有脂漏性皮膚炎的寶寶當中,只剩下7%仍有病灶。嬰兒脂漏性皮膚炎,除了外顯的皮膚病灶外,對於寶寶並不會有不舒服的症狀。既不痛,也不癢,更不會影響寶寶的食慾,亦不會干擾寶寶的睡眠。

輕度多以保守治療

至於治療方法上,賴以修醫師提到,因為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多為自限性疾病,對於輕度局部的皮膚患處,多施以保守治療。最好於寶寶睡前,先以內含凡士林、礦物油、嬰兒油等潤膚劑,塗抹在油垢處,讓潤膚劑作用一段時間,軟化油垢。第二天早上,再以溫和的嬰兒洗潔劑,溫柔地洗除油垢皮屑。一旦油垢去除,每天仍要用洗潔劑輕柔洗滌患處,避免復發。若上述處理無效,或病灶擴大者,可依醫師處方,給予抗黴菌用藥及抗發炎的類固醇局部塗抹。

大多1歲前可痊癒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癒後良好,大多在1歲前可痊癒。賴以修醫師提醒,若皮膚病灶拖過12個月大,或患處無法控制地擴大,可能要考慮其他相似的皮膚疾病作鑑別診斷,如異位性皮膚炎、膿痂疹、頭癬、各式尿布疹,及其他較少見的乾癬或蘭格罕氏細胞組織球增生症等。賴以修醫師強調,若寶寶出現各種皮膚異常表現,請勿過於驚慌。儘早就醫診治,一起解決寶寶的皮膚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1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藝人小鬼(黃鴻升)9月16日在北投住所,被父親發現面部朝下趴地,已經無生命跡象,今(18)日下午在板橋殯儀館解剖,初步判定「心血管問題」,但詳細仍須法醫報告為主;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洪惠風表示,36歲已經不算「年輕」階段,如果有3高病史,已經有機率發生心肌梗塞,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蔡政府將於明年元旦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國豬肉進口台灣,因未經立院討論,最近也為召開公聽會,引起輿論反彈。日前食藥署預告「食品中添加的豬油可免標示」,更是引發不滿,為此,17日公布新版規定,刪除了豬油免標示規定。 針對明年初開放美豬美牛,食藥署昨公告6項修正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王伯伯82歲,以前因冠狀動脈阻塞問題放過支架,定期在吃抗血小板藥。同時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已經吃藥數年控制,但在接受肛門瘻管手術後突然尿不出來併大量血尿,反覆被放置導尿管;於門診檢查後發現攝護腺大達約120ml,比正常人大了約五倍以上,且膀胱功能嚴重退化。男性50易出現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南報導】63歲C先生(化名),5年前診斷大腸直腸癌,接受手術後有發生淋巴結復發,經歷化療及放射線治療,近來又發現癌症有肺部轉移,因為肺轉移性腫瘤無法進行手術切除,雖然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等多種藥物均已經產生抗藥性,疾病發展到目前已經沒有可以控制腫瘤的藥物,最後同意接受免疫細胞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