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對於聽力損失置之不理的後果 恐將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對於聽力損失置之不理的後果 恐將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聽力損失是自然的衰老現象,沒人願意承認這事件正在發生,但它確實發生了,倘若忽視這個現象就得付出代價,因為聽力損失可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聽力損失程度越嚴重 罹患失智症可能性越大


紐約長老會醫院耳鼻喉科醫生Alexander Chern博士指出,聽力損失程度越嚴重,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研究表明,到了70歲有3分之2的美國成年人已經失去了一些聽力,然而,超過80%的人並沒有尋求治療。根據柳葉刀委員會2020年提出關於失智症預防和護理的報告顯示,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是失智症最大的可改變風險因素,中年聽力損失約占所有失智症病例的8.2%。


然而,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的情況。專家表示,正如很多導致失智症的原因,聽力損失與大腦的健康下降之間,也存在許多潛在機制。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認知神經學教授Timothy Griffiths表示,和失智症一樣可能不只有1個原因。


鼓勵使用助聽器 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Timothy Griffiths指出,有一種可能性是,導致聽力惡化的過程,同樣會損害認知功能,他於2020年在《Neuron》上合著了一項研究,審查了將聽力損失和認知功能聯繫起來的證據。例如,導致血管性失智的小中風,可能會影響內耳,另一種可能性為,聽力損失會降低負責思考的大腦關鍵區域的活動,進而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罹患率增加。


Timothy Griffiths接著表示,可能是因為聽得到這件事,對大腦有促進作用,能夠使人更好地處理聽覺信號,並體驗言語交流和情感交流。也就是說,輸入不足會導致大腦儲備不足,進而導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升高。


還有另一種可能是聽力損失迫使一個人耗盡其他的認知資源,許多研究表明,在困難條件下傾聽,會使執行其他需要注意力的任務變得更加困難。也就是必須使用更多的腦力來傾聽事物,而這種腦力正在消耗你可能用於其他活動的資源。又或者是在困難條件下,負責聆聽的大腦部分活動量增加,導致負責認知功能的大腦區域疾病進程加速進展。


至於治療聽力損失是否會減緩或阻止失智症的進展,目前仍不清楚。儘管如此,還是鼓勵人們使用助聽器,因為助聽器只會幫助,而不會傷害聽力損失的人,柳葉刀委員會鼓勵使用助聽器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網球肘跟打網球無關! 上班族、家庭主婦都是好發族群
▸夏天才防曬? 冬天沒做好防曬結局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乳癌是最常見婦女疾病之一,每年全球都有超過一百萬的婦女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特別是以下民眾,更是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 ●母親、姊妹中有乳癌病史●卵巢癌及大腸癌患者●未曾生育、或年過35歲之後才初次生育●停經後發胖●子宮內膜癌患者●胸部經放射線治療●長期服用避孕藥●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多次人工流產●飲酒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打開繪本,可愛的畫風,描述的是許多乳癌復發姊妹們的真實心路歷程,台大醫院黃俊升醫師指出,台灣目前每年新增約11,305名乳癌患者,就算早期發現與治療,每四人仍有一人可能在診斷且治療成功後的5年,再度面臨疾病復發轉移的衝擊。再次面對疾病,乳癌姊妹們心理壓力往往比初次得知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白內障手術在近二、三十年來的發展下,隨著手術方式、機器設備及人工水晶體的長足進步,已變成一個成熟、精密、安全且術後效果良好的手術。 黃色人工水晶體免藍光傷害但影響變色能力 近年來,藍光對於視網膜黃斑部的漸進傷害受到醫界及大眾的關注,眼科醫師郭淑純表示,因此,市面上出現了...

閱讀詳情 »

我有個朋友是網絡工程師。他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兩點才去睡覺,然後一直睡到早上9點起床。時間長了,他就失眠了。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他都是睜眼到天亮。後來,只好靠吃安眠藥助睡眠了。 (圖片擷取自wikihow)  有一次,我就開導他說:「反正你每天都要睡足7個小時,你就按照我說的,晚上10點睡,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