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帕金森氏症用藥症狀仍未解 突破細胞間質環境盲點有救

帕金森氏症用藥症狀仍未解 突破細胞間質環境盲點有救

【NOW健康 楊芷晴/台南報導】帕金森氏症好發於50歲以上中壯年人,「靜態時的顫抖」是典型的症狀之一,但在這個年紀的患者通常事業有成,或肩負家中經濟重任,倘若控制不了自己的手腳抖動,對自尊心可謂是一大打擊。


1名年約55歲的張先生左側下肢顫抖的症狀已近半年,且愈來愈嚴重,即使在家中如廁也顫抖得很嚴重,幾乎無法控制,不僅如此,後來甚至坐著與太太聊天時也不自覺的顫抖,加上他本身是企業負責人,白天在公司開會時只能任由手腳不停顫動,令他極為困擾,嚴重干擾生活。經過台北2家醫學中心透過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後,便積極服用帕金森氏症藥物,但手腳抖動症狀似乎未見改善。


DBS開腦手術風險高 細胞間質療法讓患者如獲新生


收治這名患者的家佑診所院長侯泰宇醫師表示,回想起當初張先生來到診間時,臉上充滿失落又無助的模樣,患者曾猶豫是否要接受深層腦部刺激術(DBS),但由於這種治療是透過開腦手術,將晶片植入後進行長期電擊刺激的治療方式,考量相關風險性及預後的成效仍不穩定,還可能面臨感染或是腦出血問題因而卻步。


所幸過去1、20年來,侯泰宇醫師致力研究侯式細胞間質療法,針對帕金森氏症的病因機轉治療,張先生在完整接受侯式細胞間質療法約3個月,療程期間就無須再服用抗帕金森氏症藥物,療程結束後,患者親口告訴他「我的顫動好了將近99%」,張先生本人對於身體恢復自主的轉變感覺如獲新生。


現代醫學認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是由於腦內稱為「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無法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致使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進而影響身體的活動能力。許多帕金森式症患者服用藥物控制症狀,有時卻因服用藥量不斷增多,產生更明顯的副作用,但若選擇手術,又需要顧慮風險與併發症。侯泰宇指出,針對結果治療無法根除疾病,若從病因著手才可望逆轉病情。


想要逆轉疾病 改善細胞間質環境是治療關鍵


在研究了多種治療方法後,侯泰宇發現了「細胞間質」的重要性,身體行使功能的基本單位稱為細胞,當身體各部位的細胞功能良好時,健康狀況才會好,然而細胞所屬的環境稱為「細胞間質」,是構成細胞與細胞間的橋樑,細胞間質的良好與否,也決定了細胞功能是否健全的關鍵因素。包括現代醫學治療帕金森氏症、高血壓等疾病所使用的相關藥物,皆以治療細胞為主,細胞間質的環境的好壞反而常被忽略。


侯泰宇醫師比喻:「就像土壤之於種子,必須有肥沃養分、水、陽光和空氣,才能長出豐碩果實;而細胞間質是細胞所賴以生長的微環境,環境品質的好壞,會決定細胞能否好好存活,會不會產生病變、甚至死亡。」由於細胞間質廣泛分布於身體各處,當淤積的細胞間質恢復暢通,細胞所處環境變得良好,疾病的症狀自然就能獲得真正的改善。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耳鳴與糖尿病有關? 每10名耳鳴患者就有1人是糖尿病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為預防家族乳癌基因的高罹癌風險,主動就醫切除雙乳,此消息當時不僅震驚全球,也讓女性再次正視「乳癌」議題。乳癌目前為全球五大致命癌症之一,每年平均有四十五萬八千人死於乳癌。90%的乳癌是由患者自行發覺,醫師都強烈建議,20歲以上婦女應每月自我檢查、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在一段關係中能夠彼此相互了解,並且真實自在地做自己,這樣坦誠而緊密的關係稱為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通常指的是伴侶關係,但並非所有伴侶關係都如此親密。一個人面對親密關係的態度,與其早期的原生家庭關係是有所關聯的,吳宛亭心理師表示,伴侶間的依附關係與原生家庭的依附關係相似,每個人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時序入秋,天氣漸涼,流感病毒即將來襲,民眾可得要小心防範。除了接種疫苗之外,平常也應該要注意飲食起居,多攝取增加抵抗力的食物,並搭配充足睡眠及適度運動,幫助抵抗各種細菌與病毒的入侵,遠離流感侵襲。流感高危險群記得打疫苗大千綜合醫院藥劑科總藥師涂禮麒表示,流感是由病毒所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依據內政部資料統計,我國今年3月底,老年人口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相較於亞洲各國家,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僅次於日本。雙和醫院吳麥斯院長強調,因應高齡社會來臨,配合政府推動長照2.0政策,成立高齡醫學科,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開設高齡醫學門診及高齡醫學專責病房,空間設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