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幼童心律不整每分鐘跳逾180下 導管電燒根治健保給付

幼童心律不整每分鐘跳逾180下 導管電燒根治健保給付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年僅6歲的阿凡(化名)已經不是第1次因為心悸被送進加護病房,雖然規律使用口服藥物已經快1年,但有時候還是會有心悸的情況發生。每當心律錶顯示的心跳每分鐘超過180下時,家長就得面對接踵而來的住院治療,內心有無限的焦慮與無力感。經多方評估用藥效果與無輻射心導管手術後,家長決定接受「零輻射3D導管導航系統心導管心房中隔穿刺術」及「導管消融術」治療阿凡的左心房心律不整。成功手術後的第1天,阿凡就已經能跟其他的孩子一樣盡情奔跑,不用再整日提心吊膽了。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莊傑貿表示,阿凡罹患的是心房頻脈,屬於心室上心搏過速的1種,每1千至3千人就約有1人罹患此病症。心房頻脈分為陣發性與持續性2種,「陣發性心房頻脈」表現為心悸、頭暈;「持續性心房頻脈」較為嚴重,有心臟衰竭、致死之虞。


「3D導管導航系統」是利用磁場或電阻的原理,協助定位心導管在體內的位置,醫師先在病患身體胸腹與背部貼上數張3D定位貼片,再以3D繪圖導管描繪出心臟的結構,最後使用不同訊號的導航地圖(如傳導時間進行圖propagation map、局部心臟內膜電位圖voltage map及心臟的3D型態圖geometry map)來定位病灶,並紀錄於3D心臟結構上,在可能的病灶位置給予能量(冷凍消融或射頻消融),如此便可以清楚定位治療過的位置,不做無效位置的反覆治療,增加複雜型心律不整治療的成功率。


傳統X光導航的心導管手術,雖然也可以用來治療此病症,但X光機每次發射的劑量約等於5,000到6,000次胸部X光檢查,病童可能因此受到大量輻射線照射,使得副作用較多;但使用3D導管導航系統進行治療時,並不會受到任何輻射線照射,能夠減少癌症的罹患率,針對孕婦、癌症患者、年輕女性及小於18歲的病童格外有幫助。


根據2016年美國心律學會及兒童暨先天性電生理學會發表的兒童心律不整治療指引提到,凡大於5歲或體重超過15公斤,發生2次以上或持續心室上頻脈者,建議導管治療。由於過去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患者接受3D導管導航系統心導管治療時,需要自費3萬至5萬,加上台灣兒童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療醫學中心屈指可數,病童大多只好接受藥物治療或傳統心導管治療。


2020年3月1日起,健保新增給付兒童無輻射燒灼術之「3D立體定位電極貼片組」(適用於18歲以下兒童一般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幫助家長節省這筆開支。莊傑貿醫師提醒家長,家人若有突然心跳過快的症狀(每分鐘心跳超過180下),且未有其他可解釋的原因,如疼痛、發燒、運動等,就應該要到專科門診就診,由醫師評估並給予合乎國際治療準則的治療,以期孩子們可以迅速恢復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鬼剃頭與雄性禿不是男人專利 女性掉髮也很多
總是帶著手機蹲馬桶? 這些壞習慣讓你有「痔」難伸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COVID-19肺炎防疫聲聲急,疾管署宣導減少群聚行為。臺中慈濟醫院腎臟科主任陳一心呼籲,只要醫師評估可以選擇「腹膜透析」的病人採行居家洗腎,不止有效防疫,還能減少舟車勞頓,提升生活品質。 在家操作腹膜透析 每月回診一次減輕照顧負擔流感與COVID-19肺炎來勢洶洶,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高中職以下學校以及大專院校,分別將於2月25日及3月2日先後開學,對於COVID-19防疫來說,將會是一大挑戰,很多師生及家長相當關切如何防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院長,針對校園防疫措施提供五大指引,給各界參考。特別以發燒篩檢和教室開窗、保持通風等防疫管控為主,力抗病毒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寒冷的天氣,朋友相約吃熱呼呼的火鍋、公司聚餐、大小聚餐不斷?千萬別仗勢年輕而「百無禁忌」的吃!過量加工或高糖、高脂肪除了會增加肥胖、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也和憂鬱情緒有關連!根據2019年10月發表於線上《PLOS ONE》的研究指出,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增加水果、蔬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延燒,全球面臨威脅,至今新型冠狀病毒究竟源自何處,仍不清楚,目前世衛組織初步懷疑與「菊頭蝠(Rhinolophus bat)亞種存在關聯」。曾參與追蹤SARS病毒源頭的生態健康聯盟獸醫、流行病學家Jonathan Epstein接受《Vo...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