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幼童心律不整每分鐘跳逾180下 導管電燒根治健保給付

幼童心律不整每分鐘跳逾180下 導管電燒根治健保給付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年僅6歲的阿凡(化名)已經不是第1次因為心悸被送進加護病房,雖然規律使用口服藥物已經快1年,但有時候還是會有心悸的情況發生。每當心律錶顯示的心跳每分鐘超過180下時,家長就得面對接踵而來的住院治療,內心有無限的焦慮與無力感。經多方評估用藥效果與無輻射心導管手術後,家長決定接受「零輻射3D導管導航系統心導管心房中隔穿刺術」及「導管消融術」治療阿凡的左心房心律不整。成功手術後的第1天,阿凡就已經能跟其他的孩子一樣盡情奔跑,不用再整日提心吊膽了。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莊傑貿表示,阿凡罹患的是心房頻脈,屬於心室上心搏過速的1種,每1千至3千人就約有1人罹患此病症。心房頻脈分為陣發性與持續性2種,「陣發性心房頻脈」表現為心悸、頭暈;「持續性心房頻脈」較為嚴重,有心臟衰竭、致死之虞。


「3D導管導航系統」是利用磁場或電阻的原理,協助定位心導管在體內的位置,醫師先在病患身體胸腹與背部貼上數張3D定位貼片,再以3D繪圖導管描繪出心臟的結構,最後使用不同訊號的導航地圖(如傳導時間進行圖propagation map、局部心臟內膜電位圖voltage map及心臟的3D型態圖geometry map)來定位病灶,並紀錄於3D心臟結構上,在可能的病灶位置給予能量(冷凍消融或射頻消融),如此便可以清楚定位治療過的位置,不做無效位置的反覆治療,增加複雜型心律不整治療的成功率。


傳統X光導航的心導管手術,雖然也可以用來治療此病症,但X光機每次發射的劑量約等於5,000到6,000次胸部X光檢查,病童可能因此受到大量輻射線照射,使得副作用較多;但使用3D導管導航系統進行治療時,並不會受到任何輻射線照射,能夠減少癌症的罹患率,針對孕婦、癌症患者、年輕女性及小於18歲的病童格外有幫助。


根據2016年美國心律學會及兒童暨先天性電生理學會發表的兒童心律不整治療指引提到,凡大於5歲或體重超過15公斤,發生2次以上或持續心室上頻脈者,建議導管治療。由於過去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患者接受3D導管導航系統心導管治療時,需要自費3萬至5萬,加上台灣兒童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療醫學中心屈指可數,病童大多只好接受藥物治療或傳統心導管治療。


2020年3月1日起,健保新增給付兒童無輻射燒灼術之「3D立體定位電極貼片組」(適用於18歲以下兒童一般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幫助家長節省這筆開支。莊傑貿醫師提醒家長,家人若有突然心跳過快的症狀(每分鐘心跳超過180下),且未有其他可解釋的原因,如疼痛、發燒、運動等,就應該要到專科門診就診,由醫師評估並給予合乎國際治療準則的治療,以期孩子們可以迅速恢復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鬼剃頭與雄性禿不是男人專利 女性掉髮也很多
總是帶著手機蹲馬桶? 這些壞習慣讓你有「痔」難伸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夏天高溫炎熱,除了要預防中暑,更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突發!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提醒,若熱天出現「痛、喘、暈、冒汗」等症狀,恐是急性心肌梗塞徵兆,應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並迅速就醫。此外,夏天老年人不要一次大量補水,應分次補充,以免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醫學美容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統計,台灣每1000人就有8人接受過醫美療程,有人靠臉部注射,有人則選擇臉部植入物,近幾年甚至吹起一股「貴婦手術」風潮。整形外科醫師蕭弘道解釋,針對太陽穴、額頭等位置,透過注射或是臉部植入物的方式調整改善面容,或是改善法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人對癲癇急救的觀念仍停留在患者倒地抽搐時,誤以為要拿硬物給患者咬,甚至壓制在地;其實,這反而可能會害病友進而受傷!台灣癲癇之友協會榮譽理事長、前長庚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現任顧問醫師施茂雄提醒,看到患者癲癇發作時不要驚慌,切記做到「移、勿、側、陪、送」五字訣的動作就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鼓勵銀髮族能夠多運動,衛生福利部與教育部攜手跨部會合作,推出「運動『銀』健康」方案,將專業人力帶入年長者最常去的社區通路,協助長輩運動,達到健身效果。未來在兩部會積極合作下,佈建體適能指導員、運動保健師資等專業人力,提供給銀髮族更完善的健康照護。衛福教育跨部會合作 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