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癲癇發作不驚慌 施茂雄醫師提醒這5點

癲癇發作不驚慌 施茂雄醫師提醒這5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人對癲癇急救的觀念仍停留在患者倒地抽搐時,誤以為要拿硬物給患者咬,甚至壓制在地;其實,這反而可能會害病友進而受傷!台灣癲癇之友協會榮譽理事長、前長庚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現任顧問醫師施茂雄提醒,看到患者癲癇發作時不要驚慌,切記做到「移、勿、側、陪、送」五字訣的動作就好,先移除旁邊危險物品,讓患者側臥,在旁陪伴患者發作完畢就好,如果癲癇發作超過5分鐘、有大傷口或者發作後神智沒有恢復,再將患者送醫。

癲癇發作時別塞硬物 做到五字訣「移、勿、側、陪、送」即可  請牢記

針對癲癇發作處理五字訣「移、勿、側、陪、送」,施茂雄醫師解釋,「」是指不要動患者,就地休息,同時開周邊尖銳物品,如果怕患者抖動受傷,可以將軟物墊於其頭下;「」是指不要強行壓制患者肢體的抽搐,也不要將硬物放入患者口中,以免弄斷患者牙齒或是吸入異物,造成二次傷害。

」則是要幫助患者翻身側臥,讓唾液能夠流出,以免堵塞呼吸道;「」是陪伴患者至神智清醒,給予安慰照護;「」是當患者連續抽搐5分鐘以上、有大傷口或發作後神智沒有恢復,須將患者盡速醫治療。

他補充,癲癇發作是不可預期,無法事先預防,因此容易發生意外傷害,不過有發作前兆時,盡快就地蹲下、躺下,免得發作時摔倒受傷。

注意居家安全 不要泡澡免發作溺死

針對癲癇患者的居家環境,施茂雄醫師也建議,屋內電線要收好,越短越好或採無線器械最佳,避免發作時絆倒;家具盡量是圓邊的,以免跌倒時碰到尖銳處;此外,浴室的門應往外開,若往裡面開啟,萬一發作跌倒擋住門,就可能耽誤急救了;另外,樓梯間的門不要往樓梯方向開啟,避免發作時摔下樓梯。

另外,洗澡時不要盆浴,除非有人陪伴,以免發作時溺死。曾經有過病人發作而溺死在浴盆裡,實在令人遺憾。

吃藥控制癲癇 生活與常人無異

施茂雄醫師提醒,若兒童是還在發育,可以補充維生素B6,另外,兒童有較高比例的失神發作,較少倒地抽搐大發作,但是還是要吃抗癲癇藥物治療。他同時強調,只要服藥控制,不發作時癲癇朋友與平常人無異,所以,一定要接受治療,服藥控制症狀,減少發作次數,維持腦部正常運作,也避免發作帶來的意外傷害。

直播預告 施茂雄醫師談癲癇注意事項

若民眾對於癲癇還有更多疑問,想進一步了解施茂雄醫師對於癲癇患者的建議,歡迎7月26日中午12點30分,至健康醫療網 FB「健康Live直播」現場,由施茂雄醫師親自解惑,同時歡迎您在直播期間隨時在線上提出問題!

【延伸閱讀】突破免疫治療精準盲區 FFPE檢體測TMB立大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8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40多歲的上班族男子,平日工作常需盯著電腦,最近趕專案頻繁加班,日前一覺醒來無論怎麼謎眼睛或用力瞪大眼睛看,就是覺得東西變小、變暗、一片模糊。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眼科陳錫富醫師解釋,安排螢光眼底血管攝影後確診為急性發作的「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治療上,口服藥物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中醫治療兒童偏頭痛時,首先辨別外感或內傷,其次鑑別小兒寒、熱、虛、實的體質屬性。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唐偉誠醫師表示,中醫「辨證論治」的核心精神是依據兒童體質、證型的不同,予以分型施治。 風寒外襲型 常見症狀為一側頭部或全頭呈跳痛或掣痛,吹風覺冷、面白、口不渴,舌淡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 歲的小凱,全身皮膚多處發炎,可見許多紅紅疹子,皮膚乾燥且摸起來粗粗的,有時候會有濕濕黏黏的滲出液,且經常感到極度搔癢,抓到破皮流血,每天晚上小凱都因為劇烈搔癢,難以入眠。媽媽也因為要照顧小凱,無法安穩入睡,整夜提心吊膽,導致在工作也總是無法專注。 類固醇+抗生素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新年到來,民眾感受濃濃年節氛圍。但對於許多弱勢孩子來說,生活都成問題,花錢慶祝是一個很奢侈的夢。透過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協助,安致勤資公益信託社會福利基金特別訂購蛋糕,分送給弱勢孩子,讓他們可以跟其他孩子一樣可以開心度佳節。 全家只靠19歲舅舅打零工 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