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從牙齒知身體狀況,這7個訊息一定要懂!

從牙齒知身體狀況,這7個訊息一定要懂!

數據顯示,我國達到牙齒健康標準的人不足1%,國內口腔疾病的成人發病率佔中國人口的60%~80%。這個可怕的比例與我們不注重口腔健康有密切的關係,究竟如何提升自身口腔健康?專家提示,口腔健康危及牙齒會發出的七個信號:

1、 突然牙痛——當心齲齒。

吃東西的時候如果一顆或多顆牙齒突然疼痛,可能是已經出現齲齒。口腔中有一種特殊的細菌可將食物中的糖轉化成酸,導致齲齒。牙齒上的小洞越深,牙齒就越敏感,最終導致齲齒。如果牙痛偶爾發生而且不局限於某個點,通常無需擔心。

從牙齒知身體狀況,這7個訊息一定要懂!

2、牙痛超過1週——睡覺磨牙

如果牙痛超過1週,可能是磨牙症(睡覺時習慣性磨牙或醒著時無意識磨牙)所致。佩戴防磨牙護齒套可有效防止夜間磨牙。持續牙痛伴有牙齦或腮腺腫脹,則可能是牙齦膿腫所致,應看牙醫。

從牙齒知身體狀況,這7個訊息一定要懂!

3、牙齒發黃——喝茶不漱口

牙齒發黃通常並非是嚴重牙病的症狀。咖啡、茶或其他深色飲料都可能會導致牙齒發黃。喝完此類飲料最好立即漱口。另外,使用美白牙膏及洗牙都有助於改善牙齒發黃問題。

從牙齒知身體狀況,這7個訊息一定要懂!

4、牙齒鬆動——刷牙不正確

牙齒鬆動是牙周病典型的後遺症,因為牙周病容易導致牙齒和下巴骨質流失。清潔牙齒正確方法包括:每天刷牙兩次、用牙線清潔牙縫、每年洗牙兩次等。如果無法做到這些,就容易形成牙菌斑,進而形成牙結石,傷及牙齦及牙齒,導致牙齒鬆動。

從牙齒知身體狀況,這7個訊息一定要懂!

5、牙齦出血紅腫——當心牙周炎

牙齦出血紅腫症狀持續一兩天,不用過於擔憂,常刷牙及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即可緩解症狀。然而,激素變化或細菌感染導致的牙周炎等,也會導致牙齦出血紅腫,最好看牙醫。

從牙齒知身體狀況,這7個訊息一定要懂!

6、牙齦疼——牙刷毛太硬

如果吸入冷氣、喝熱飲或冷飲時牙齦疼痛,則可能是齲齒、牙齦萎縮。細菌感染、磨牙症及用硬毛牙刷用力刷牙等都容易導致牙齦萎縮和牙根暴露。若疼痛處出現紅點或白點,持續1週以上,務必去醫院檢查。

從牙齒知身體狀況,這7個訊息一定要懂!

7、牙齦潰瘍——少吃酸、辣、燙食物

酸、辣、燙食物吃得太多容易導致口腔出現潰瘍。如果潰瘍疼痛感兩三天就消失的話,則沒太大問題。如果潰瘍持續時間長,則可能是缺乏維生素A的信號,建議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菠菜、胡蘿蔔等食物。

從牙齒知身體狀況,這7個訊息一定要懂!

記住了嗎?

(本篇摘自來源)

相關推薦

你的枕邊人有打鼾的問題嗎?是否經常讓你睡不好、快要抓狂?有很多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都是被另一半逼著來看診,而打鼾正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好辨識的症狀。專家提醒,民眾若常被枕邊人抗議打鼾,或是自覺老是睡不飽、常感疲倦,注意囉!很有可能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台灣不老協會理事長王剴鏘表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

閱讀詳情 »

都說歲月是把殺豬刀,隨著時間流逝,肌膚的表皮、皮下脂肪、肌肉和骨骼會全面性地逐漸衰老,而臉部老化產生的乾癟、下垂及皺紋更是所有愛美女性的夢靨,雖然市面上販售許多產品與療程皆標榜具有回春療效,但並非人人適合,效果也因人而異,「如何正確認知及面對老化」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臉部肌膚的老化大致可以從幾個面向...

閱讀詳情 »

出外風險高,但在家也不見得百分百安全,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統計,民眾在住家環境中接觸有毒物質諮詢案件逐年上升,其中0至6歲學齡前幼兒就占了5分之1,有毒物質包括藥物、乾燥劑、電池、玩具,及蚊香、殺蟑螂藥物等環境用藥。 臺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舉辦「108年居家中毒研討會」,發表「國內...

閱讀詳情 »

國泰人壽日前推出國內第1張「實物給付型」團體長期照顧健康保險,與一般傳統給付保險金的長照險不同,是給付長照服務,而中化銀髮將是國內首家配合長照實物給付的服務提供者,目前先從新北市優先試點。 現階段政府長照2.0的保障對象並非全民適用,一旦發生非保障對象有長照需求時,其家屬或子女往往無法專注工作、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