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從精神醫學解析夢境 醫:改善負面情緒好入睡

從精神醫學解析夢境 醫:改善負面情緒好入睡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近來「媽祖託夢說」,風行社群網路平台,成為各粉專的流行用語。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對精神醫學來說,不僅是潛意識的表現,更可能影響健康。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睡眠是身體健康第一根柱子,夢境過多,或者常做噩夢,有可能造成睡眠障礙,造成智力、注意力等腦力下降。他呼籲,若民眾睡眠障礙影響日常生活,就醫可改善。

夢有正常功能 多夢也會影響睡眠

夢有兩個功能,楊聰財解釋,夢可以整理白天經歷的資訊,以及緩解潛意識的負面情緒,如憂慮、焦慮和憤怒。研究顯示,每個人都會做夢,在睡眠週期中,從淺睡進入深度睡眠,其中快速動眼期最容易做夢,「只是許多人醒來就忘了,以為沒有做夢。」

許多患者會抱怨「有睡覺,但是夢很多,很淺眠」。他指出,根據臨床經驗,在評估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因子後,常發生在生活上潛藏負面情緒和壓力的患者身上,出現睡眠品質的問題。

睡眠是健康支柱 超過1週影響腦力

「睡眠是身體健康第一根柱子,『睡不好百病生』」楊聰財說明,在臨床治療上,會先評估睡不好是否干擾患者生活。「臨床研究顯示,連續1星期睡不好覺,在腦力、注意力、情緒狀況等都會變差。」因此臨床上會提供睡眠導引、助深層睡眠的安眠藥物;如果是最常見的心理情緒問題,醫師在必要時會給予改善情緒、煩躁和焦慮的藥物。

醫師強調,身心會相互影響,個性決定命運也影響健康。所以,治療上也會安排心理師與患者諮詢,瞭解其生活大小事,思考模式、情緒管理、處理壓力的方式,利用認知行為的技巧,幫助患者入眠。

噩夢影響睡眠 治療可改善

另外,常常做噩夢,造成睡眠品質不佳,也是需要治療的。楊聰財舉例,如被追、墜落、溺斃等,這種惡夢症,雖然在兒童、青少年不少見,但是成人患者若有廣泛性焦慮症、憂鬱症,也容易做噩夢。

醫師提醒,處理掉這些心理疾病,噩夢自然會減少,改善睡眠品質。

【延伸閱讀】臉上乾癟顯老! 選對利器才能對症下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9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5歲的陳小妹妹(泰國名:LAKSIKA PHUENGDEE)為泰北孤軍後裔,她天生只有單一心室,雖然曾在六個月大時接受第一階段手術,但去年10月,北榮義診團到泰國時,發現陳小妹妹喘、發紺,且發育遲緩,需再次手術。經國際醫療中心及社工室的協助,陳小妹妹在今年2月11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又有境外移入麻疹個案!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第5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個案,為一名印尼籍9個月大男嬰,該署已掌握91名接觸者,包括同班機旅客、共同居住者、就醫時接觸的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目前尚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追蹤觀察至4月3日。疾管署指出,該名麻疹確定個案,3月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天氣漸漸回暖,許多人穿上輕薄的衣服後竟驚覺衣服變小了,立刻展開減肥計畫,肉不吃了,飯也不吃了,只吃蔬菜水果;不過,中醫師提醒,減重前最好是先確認自己的體質,看看是屬虛證還是實證,對症下藥才能瘦得健康有元氣。童綜合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哲銘醫師指出,肥胖的成因有很多種,有人是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去年國人境外移入法定傳染病個案,逾6成病例來自東南亞地區,疾病種類以登革熱最多,其次為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該署提醒民眾,如旅遊需求,應於提早至少2星期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醫師行程相關健康風險及預防方式,以保旅途健康。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指出,去年國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