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荷蘭「這原因」致病例數激增 醫師嘆:無法完全回到疫情前生活

快新聞/荷蘭「這原因」致病例數激增 醫師嘆:無法完全回到疫情前生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13日起有條件鬆綁部分限制,不少人保持觀望態度。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今日分享一名醫師的分析,荷蘭疫苗覆蓋率很高,但解封之後沒戴口罩,且重啟大型活動、重開娛樂場所,染疫人數還是指數型暴增。施景中認為,或許如同英國首相所說,解封是不得已的,必須要學會和病毒共存,可能要常常打新疫苗,「我們可能無法完全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了」。

施景中今日上午在臉書分享一篇陳醫師的分析文章,陳醫師的文章提到,幾家疫苗對beta、delta變種的抗體中和能力都有下降,過去研發的治療用抗體有幾個失效。他也舉出荷蘭例子,荷蘭已經有超過8成的成年人口都打過一劑疫苗,也有4成人口打完2劑疫苗,但政府一解封並開放不用戴口罩,才過十幾天每日確診數就從500人暴增到7000人。

陳醫師分析,荷蘭在之前就有變異株快速感染,但荷蘭政府沒有重新開啟使用口罩,只取消夜間娛樂活動,重啟大型活動、重開娛樂場所,可能是荷蘭現在極高速失控的主因。

另外陳醫師也說,變種株不斷出現,疫苗變成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補打,「最重要的因子其實是重症和死亡率」。他指出,若施打疫苗後COVID-19患者重症死亡率跟流感一樣,甚至更低,新增感染人數的暴增就不容易反應在醫療系統的癱瘓上,「透過強烈的社會限制來防止疫情擴散的利,就未必會比經濟衝擊的弊好」。

施景中認為,上述分析可說是給台灣未來的考古題,「即使荷蘭疫苗覆蓋率可以達到很高,但解封之後,染病人數還是指數型暴增」, 所以英國首相的說法也許是對的,「解封是不得已的,而且以後要學著和這病毒共存了⋯⋯」。

施景中表示,變種病毒無法完全防護,新的變種還會出現,所以未來疫苗可能會一直更新,「常常一直打新的疫苗,應該是以後我們會要做的事」,「我們可能無法完全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了」。

最後施景中說,窮則變,變則通,「明天之後,誰又能夠有辦法預測那麼遠那麼多呢?就好好活著,順應萬變吧」。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記者周蘭君報導】由公共電視、CATCHPLAY與HBO Asia共同推出的2019年旗艦大戲《我們與惡的距離》近期熱播,這部劇描述在一椿無差別殺人事件發生後,加害者、被害者及其家屬,以及在旁邊的審判者、辯護者、或是牽連者所有人的故事,大多數人都是好人,但在我們之間這世界的混亂卻考驗著我們,此劇也讓...

閱讀詳情 »

近日氣溫忽冷忽熱,除未做好保暖容易感冒之外,更讓許多有鼻過敏困擾的患者苦不堪言。清晨時因氣溫驟降導致鼻塞而干擾睡眠,或因空氣潮溼而噴嚏連連的情形也相當常見。因鼻過敏症狀與感冒雷同,不少人多選擇置之不理,或是自行到藥房買藥吃,但成效往往不如預期,甚至容易因為長期亂吃藥導致過敏症狀惡化,形成藥物性鼻炎...

閱讀詳情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調查,2017年全台毛孩數量共251萬隻,越來越多人以養寵物取代結婚生子,視毛小孩為家庭重要成員,不過,獸醫師提醒,就跟人一樣,毛小孩年紀一大,就容易罹患心臟病,建議主人每年應該帶著老化犬貓接受健康檢查。 據統計,每10隻犬貓就有1隻患有心臟相關疾病,中老年的貴賓和瑪爾濟斯等小型犬...

閱讀詳情 »

40多歲的蘇女士早年罹患牙周病,健康的牙齒已剩不到幾顆,因為牙齒周邊組織及牙周骨都已毀壞,連植牙都不能施作,無法正常進食,必須將3餐食物打碎,造成生活極大困擾,營養也攝取不足。蘇女士悔不當初,要是發現牙齒有狀況時,立即請牙醫師治療,也許還能避免無牙之苦。 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醫師董醒任表示,牙周病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