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感冒後應做9件事 專家一一解答

感冒後應做9件事 專家一一解答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感冒高發的人也持續增多。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早在2010年10月就發布了一份《感冒白皮書》,指出做九件事能緩解感冒。近日,有專家對這一說進行解答。

 

這份《感冒白皮書》,為人們揭露了有關感冒的三個真相。第一個:感冒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綜合征」,有超過100種以上的病毒可能誘發感冒 。

第二個:一般來說,感冒的癥狀會持續一星期,不論服藥與否;第三個:感冒的起點,應該是出現癥狀的一天前,此時病毒已經在你的體內駐紮。

《感冒白皮書》同時指出,很多人並不知道,感冒其實沒得治。有些人會服用抗生素,其實抗生素根本不能消滅病毒,胡亂吃藥可能會加重病情。

《感冒白皮書》中說,做齊以下九件事能緩解感冒。但針對做齊「九件事」真的能緩解感冒症狀?大陸媒體報導,有中醫及西醫專家,特對此進行解答。

下面是該《感冒白皮書》中建議感冒後所做的九件事,以及中醫及西醫專家進行的逐一解答。

1. 找一張床:睡覺就是「最好的感冒藥」,這樣可以少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專家:研究表明,睡眠不足7小時,感冒機率增加3倍,所以感冒後一定要保證睡眠時間,時間沒具體標準,可按醒來後會否感覺精力充沛為參考。

2. 補點維生素C。不管是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還是吃點富含維C的水果,比如棗、橙子、獼猴桃、橘子、柚子等,都能起到緩解感冒癥狀的作用。

專家:預防感冒方面有一定效果,但治療效用則還有爭議,且過量補充會有副作用。

3. 吃塊黑巧克力。它不僅能補充抗氧化劑,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還顯示,其中所含的可可鹼有止咳功效。

專家:當中的可加因有止咳功效,但也不宜替代止咳藥物。感冒時體溫度升高,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腸運動也變緩慢,這時多吃甜食,反而讓食慾更差。

4. 打開加濕器。秋冬季節乾燥的空氣會讓呼吸道感到不適,在床邊或沙發邊放置加濕器,可以讓你呼吸更順暢。使用前,最好徹底清洗一下,以免病毒通過其散播。

專家:使用不當會不利感冒患者,因濕度太大,人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病菌亦會隨水汽進入呼吸道,令呼吸系統和黏膜產生不適,誘發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病症,對感冒患者更是雪上加霜。

5. 吃流質食物。熱湯和熱粥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熱湯和熱粥的蒸汽也有助於緩解鼻塞。

專家:中醫認為感冒分風寒和風熱。風寒型可多喝開水、薑湯或熱雞湯來驅寒。風熱型患者多有喉嚨痛、黃痰,最好多喝白開水,不適宜喝熱水、熱雞湯,而且雞湯較油膩,會加重病人腸胃負擔。

6. 換個大水杯。保證每天喝2000毫升水,其中有一部分最好是電解質飲料。

專家:喝水可促進代謝物和體內毒素排出,但一次喝一杯左右的份量,不要超過300毫升,免加重腎的負擔。

7. 遠離乳製品。劉又寧表示,乳酪等較難消化的奶製品,感冒時最好別吃,但是可以適當喝些牛奶。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喝些酸奶。

專家:感冒後人體消化系統功能降低,乳酪脂肪含量較高,不易消化,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8. 服用非處方葯。布洛芬、撲熱息痛或止咳糖漿等非處方葯都能減輕感冒的癥狀。劉又寧說,雖然這些葯不能抗病毒,但能讓你感覺好受些。

專家:不少人往往會多種藥物並用,但這些藥物容易含有同一種成份,多種藥物並用會使某藥物劑量過大,損害肝臟。

9. 耐心等它過去。你的病需要7天左右才會自行消失。但如果癥狀一直持續或急劇惡化,最好去醫院請醫生診斷。

專家:普通感冒症狀一般經2至3天後會減輕,5至7天可自癒,但都要視乎體質及休息是否足夠。

對付感冒三件寶

感冒雖然不是大病,但持續不斷的癥狀卻讓很多人坐立難安。下面是《感冒白皮書》給出了緩解的小竅門。

喉痛:淡鹽水。將7.5克鹽溶解在250毫升溫水中,緩慢漱口可以緩解咽喉腫痛,每隔6—8小時漱口一次。不要使用刺激性的漱口水,它們可能會加劇呼吸道乾燥。吞咽較硬的食物,最好慢些,以免划傷咽部。如果聲音沙啞,就避免在嘈雜的環境中說話或大聲叫喊。還可以準備一些含片或噴霧,癥狀較重時使用。

咳嗽:止咳糖漿。咳嗽是身體清除外源性物質的一種手段,但劇烈的咳嗽會影響睡眠或導致胸痛。最好的辦法是,在咳嗽劇烈的時候喝點止咳糖漿。

鼻涕:熱蒸汽。擤鼻涕的時候最好使用軟紙巾,這樣可以防止鼻子被蹭破。擤鼻涕切忌太用力,程度的標準是以耳朵聽不到嗡嗡聲為宜,以免對耳膜造成損害。如果鼻涕難以擤出,可以「聞聞」熱蒸汽或薄荷油,或使用滴鼻液。

via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比利時工程師新冠病患出現,今(4)日上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強調,按照個案各項檢驗數值,推斷很可能在台北感染。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回應,如果個案感染地在台北,當他回彰化時應該發生社區群聚,但在大量接觸者病毒與抗體檢驗下,目前未發現1例陽性,任何推測應該在證據下說話。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經常外食、久坐及缺乏運動,因此便秘成為本國國民的通病。糞便中含有許多毒素,如果沒有排乾淨而長期累積在體內,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醫師楊珮瑄表示,大部份的患者對於改善便秘有著不少迷思,認為只要多喝水、多吃青菜就能改善,其實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牙齒矯正是利用固定式或活動式的矯正裝置,將不整齊的牙齒或不正確的咬合問題,改善到最佳狀況。當完成牙齒矯正治療、拆除矯正裝置後,在失去矯正器及矯正線作用施力之下,患者可能因牙齒咬合、牙周組織、肌肉咀嚼力、不良口腔習慣等因素,造成牙齒移位。因此矯正完成後,患者仍須配戴成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9歲女星羅霈穎昨日驚傳猝死,因朋友連續2天聯繫不到她,昨天晚間9點多至她工作室兼住家,進入屋內卻發現,羅仰躺床上,肢體僵硬且身體反弓略彎曲,警方到場後,確認死者身份,初步研判死亡至少1日。昨晚遺體移往台北市第二殯儀館,今早檢察官前往相驗,不排除擇日解剖遺體,釐清死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