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憂染新冠病毒 OL集體歇斯底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憂染新冠病毒 OL集體歇斯底里

自從辦公桌對面的同事從大陸出差回來,28歲陳小姐擔心感染武漢肺炎,開始覺得呼吸不順、胸悶甚至出現緊張、失眠等症狀,就醫檢查排除感染,被轉至身心科門診,經會談與自律神經檢查後,醫師認為陳小姐身體不適是因焦慮症引起。陳小姐表示,周圍同事也陸續出現和她相似症狀,紛紛擔心受感染而就醫,經過適當的心理支持與抗焦慮藥物後,陳小姐的焦慮症狀已獲改善。

 防疫人員精神緊繃 患者擔心被歧視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表示,陳小姐與同事產生的身心症狀是心理學上的「集體歇斯底里」,是形容群體內部一部分或全部人爆發相同的身心失調狀態。導致集體歇斯底里主因是一群人聚集在一個充滿焦慮與高壓的環境裡,如同現在全國民眾都處在武漢肺炎感染的不安恐懼氛圍中。

除了一般民眾,防疫人員、醫護人員、甚至患者本身也會承受重大的心理壓力,但是在防疫作戰中,心理健康常常被忽略,如為了日產一千萬片口罩,不眠不休連續加班過勞的工作人員;為了隨時掌握處理疫情,隨時處在緊繃待命狀態的防疫與醫護人員;患者也必須承擔被歧視、排擠甚至指責的壓力,導致全體社會因這波疫情產生很高的情緒張力。

心理健康未適當處裡 恐產生創傷壓力
新冠病毒在創傷心理醫學上算是「生物災難(biological disaster)」,未來即使疫情得到控制,造成的心理陰影,若沒有後續適當介入處理,日後可能會產生創傷壓力(PTSD)。這次疫情為何會發生「口罩事件」,很可能就是因為2003年SARS疫情導致群眾PTSD,而新冠病毒讓社會大眾會回想起當時的恐怖情景,因而誘發的排隊搶口罩的群眾焦慮。

降低壓力的5個建議
周伯翰醫師指出,這次疫情衝擊可能是會持續2至3個月或更長的長期抗戰,如何適當排解壓力,避免相關人員過勞甚至之後產生PTSD,有幾項建議:

1.防疫人員應適時輪班及規律休息,定期監測人員的身心狀況。
2.受疫情衝擊的患者,患者家屬與社區進行給予適當心理支持,減少孤獨感。
3.確切查證,減少假新聞的報導與傳播造成無謂恐慌,定期追蹤官方發布的訊息即可。
4.適當肯定防疫災人員的努力,要認知防疫不可能百分之百完美,才不會導致防疫人員壓力過高產生自責或罪惡感。
5.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如隔離、自主管理、帶口罩與勤洗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針對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下午3時召開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疫情及防疫作為等事宜。北部某醫院發生一照顧確診病患的醫師(案838)與護理師(案839)染疫的院內感染事件,陳時中昨晚上10時突然緊急召開記者會,公布新增同院另一名確診的護理師(案852)。陳時中今...

閱讀詳情 »

北部醫院至今3人染疫,指揮中心證實發生群聚感染,但目前「封室不封院」,維持只出不進。另外有22名醫師列為接觸者,必須在家隔離7天,上午仍有病人陸續掛急診看病,即便無法就地住院做進一步診治,但患者家屬仍對醫院相當有信心。週日一大早天氣陰冷,證實發生群聚事件的北部醫院,門口顯得十分冷清,醫護人員絲毫不敢...

閱讀詳情 »

指揮中心16日晚上緊急加開記者會,宣布先前爆發院內感染的北部醫院,又新增一例護理師確診,她1月10號和案838染疫醫師有接觸,被匡列採檢陰性,14日卻出現症狀,隔天到診所就醫發燒,再到原醫院二採才確診,緊急匡列醫護共79人居家隔離,只是和護理師同住的家人已出現流鼻水症狀,有醫師就擔心,爆發社區感染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放寒假有件事家長千萬不能忘了!台北市衛生局今年寒假針對6到12歲學齡兒童的免費塗氟活動,將從1月25日(周一)至2月5日(周五)展開,家長可帶小朋友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其中6院區的牙科免費塗氟,只要攜帶健保卡及戶口名簿與牙刷至醫院掛號,不需繳交掛號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