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戰爭新聞越看心情越低落 「這幾點」避免資訊狂躁症

戰爭新聞越看心情越低落 「這幾點」避免資訊狂躁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外電報導】若你一早起床總是因關注俄烏戰爭相關新聞而感到憂心忡忡、情緒低落,懷疑自己是不是心理生病了,英國專家表示,「先別太擔心」。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兩年後,生活中長期以來累積的不便,本就容易讓人產生負面情緒,感到無助是相當正常的現象。然而,如因戰爭資訊持續在各大報章雜誌、新聞廣播中更新,而讓你彷彿被壟罩在擔心、沮喪、憤怒或焦慮等負面情緒之中,甚至已影響到生活,學著「將重心轉移」仍相當關鍵。

你可以做什麼幫助「自己」?

英國心靈(Mind)心理健康慈善機構工作者艾力克斯‧布希爾(Alex Bushill)指出,人的憂心並不一定會發展成焦慮。如自覺負面情緒高漲,一般可藉由規律飲食、進行戶外活動、放下手機、與他人面對面互動、休息等行為來改善。然而,當自己已處在壓力高張的情形下,要持續做到上述行為並不是那麼容易。

此時可分成兩階段來進行,第一,將自己拉離會觸發負面情緒的環境,並進行需專注於當下的活動,如運動、遛狗等;第二步,訂定規律的活動且確實進行,例如每週一固定和朋友打球、每週二欣賞一部電影,可依個人習慣與喜好而定。除此之外,艾力克斯‧布希爾補充,限定自己一天內看新聞或瀏覽社群媒體的次數、時間,並確保資訊是由可信度高的平台獲取,避免道聽塗說、自己嚇自己,都可以有所幫助。

臨床心理學家艾瑪‧赫本(Emma Hepburn)博士說:「當人們想弄清楚一件事情,常常是尋找更多關於它的資訊,然而要注意地是,一再吸取過多無用或類似的資訊反而會更摸不著頭緒,而且這種思緒混亂常是不可逆的。」

你可以做什麼幫助「兒童、青少年」?

英國精神健康線上服務單位Shout,提供24小時免費的文字訊息諮商服務。臨床主任莎拉‧坎卓克(Sarah Kendrick)分享,近來許多青少年傳訊說,自己非常擔心戰爭,有些人甚至為此而失眠,徹夜關注戰爭新聞,即便諮商師請青少年們停止關注並且關上手機,效果仍有限。莎拉‧坎卓克說:「戰爭是一般民眾無法控制的狀況,而民眾必須更加注重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如瀏覽的媒體、睡眠時間等。」

對於時時刻刻在電視上放送的戰爭新聞,要如何跟小朋友解釋?英國心理學會薇薇安,希爾(Vivian Hill)教授提醒,對於孩童來說,大人避而不談的話題反而會令其感到恐懼。如要確實降低戰爭帶來的恐懼,就要減少「未知」的事物,年齡較小的孩子,可透過告訴他們烏克蘭的地理位置,讓其得以認知到「距離遙遠」這件事而感到安心;年齡稍長的則能再提供多些脈絡讓其了解,但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孩子,最關鍵的都是要讓他們「放心」而不是閃避問題。

假設孩子們擔心烏克蘭人民的安全,薇薇安‧希爾說,可以讓孩子了解烏克蘭人民藉由那些方式保護他們自己,例如:藏身於防空洞、遠離炸彈或是暫時到其他國家躲避。薇薇安,希爾強調,假設父母自身都感到焦慮,孩子們情緒必然也會受影響,因此,父母也應盡力挑整好自身情緒。

你可以做什麼幫助「其他人」?

有許多的研究數據顯示,「幫助他人」能協助緩解心理壓力。艾瑪‧赫本(Emma Hepburn)博士說,能幫助人的管道非常多,也不僅限於幫助戰爭當地的人民,因此,讓當地民眾感受到別人的支持,無論是各慈善機構發起的募捐活動,金援、物援,或甚至點燈祈福燈行為,幫助其他焦慮者找回日常生活也都是眾多助人方式中的一種。

參考資料來源:
【BBC】Ukraine conflict: How to help yourself, your kids, and others

【延伸閱讀】

疫情造成全球憂鬱! 研究證實:憂鬱症、焦慮症者大幅提升

越活越焦慮? 美心理師曝5種超簡單方法助緩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0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歲末年終有一連串的節日到來,怡仁綜合醫院為慶祝耶誕佳節,特別舉辦走動式關懷活動,該院李典穎院長更化身聖誕老人,與民眾互動送上祝福,和大家一起歡慶聖誕佳節。同時,為加強與在地民眾的互動並延續聖誕氛圍,怡仁醫院還邀請楊梅靈糧堂至院內報佳音,以及喜憨兒基金會演奏烏克麗麗,緊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蔡孟泓報導)孩子的爸媽快看過來,你可知道長高也有密碼嗎?並不是父母高大,孩子就保證長得高,也不是父母矮小,孩子就天生註定長不高喔!小兒科醫師丁綺文累積10年生長門診、治療3萬人次以上的經驗,提出「成長年3322」長高密碼,依據此密碼,把握成長關鍵期,想長高並不難。成長年3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一位從事時尚工作的OL,某天摸到頸部左側有個不尋常的硬塊,趕緊至醫院就診。經甲狀腺超音波與細胞穿刺檢查後,發現左側甲狀腺,疑似有一顆不到1cm的惡性腫瘤,她因工作需參與許多社交活動,傳統手術會在頸部留下道長疤痕,影響美觀,經醫師評估與建議,採以「經口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擔任教職的陳老師(化名),三十年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RA),她不放棄治療,勇敢面對疾病,目前病情控制理想,獨居的她,終於在七十歲這年,赴美與親姐姐重逢,完成了這場近30年的願望。類風濕治療勿延遲 當心關節破壞與共病風險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