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手抖不停是巴金森氏症 小心是「這」惹的禍

有些人拿手機拍照卻三不五時晃到,拿裝滿水的杯子走路水就會到處灑,吃飯時菜也總是掉滿桌!當有這些情形出現,不一定是平衡感不好,有可能是腦袋出了問題!手抖是個警訊,在台灣2000萬人口中,約每10萬人就有100多個人有震顫的情況。顫抖最常見的第一名病症就是「原發性震顫」,患者一開始可能輕微抖動不自覺,到了嚴重才注意到,引發的原因和焦慮、咖啡因、藥物都有關聯,如果放著不管,甚至會造成生活失能!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表示:「出現手抖現象,不一定是巴金森氏症,還是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千萬不能放棄!」

藝人黃仲崑從有記憶以來,他的父親就因為患有巴金森和阿茲海默症,所以手一直抖得很厲害。當意識到自己也是這種狀況時,第一個直覺想法就是遺傳。已經被手抖症狀困擾20幾年的他,雖然有去找腦神經內科,卻遲遲查不出原因,情況久了,他就開始害怕去人多的地方,因為手一抖起來,就被誤會是不是酒精中毒,也對社交產生了恐懼。像他前一陣子拍電影,有次要拍一個特寫,右手要抓住女主角的右手,因為抖到完全無法控制,最後找了別人的手來代替。導演就請副導演私    下調查一下,是不是黃仲崑有偷喝酒,是否有酒精中毒,這也讓他百般無奈。

彰濱秀傳神經外科張維傑主任表示,手抖的狀況不是癌症,並不會立即影響生命,但生理層面就是影響生活,一開始雖然還可以用藥物控制,但差不多兩年效果就不佳。影響比較多的會是心理層面,像是社交不敢聚餐感到自卑、不敢舀湯、不敢出門。張維傑提醒,當寫字、拿筷子時會手抖,可能是原發性震顫;若將雙手向前懸空伸直時手抖,或許是甲狀腺亢進或酒精中毒;而當坐著時,將前臂放在大腿上,手肘彎曲,掌心朝上,若有手抖情形,就要懷疑是不是巴金森氏症;試著用手指碰鼻子,靠近鼻子時,如果手會抖,就可能是小腦病變。

手抖不停是巴金森氏症 小心是「這」惹的禍

圖/TVBS提供

至於大家比較關心的,原發性震顫與巴金森氏症的差異,張維傑解釋原發性震顫靜止時不會抖,通常有動作時才會手抖,抖的部分在中指、無名指及小拇指。巴金森氏症手抖情形則是發生在靜止時,抖的部分在食指及大拇指,像是正在「數鈔票」或「搓丸子」。

手抖不停是巴金森氏症 小心是「這」惹的禍

圖/TVBS提供

要預防手抖,物理治療師葉懿昕表示,日常就要做手的有氧運動活化大腦。首先坐在椅子上,將五隻手指頭用力打開再握拳,可以訓練到指間肌肉,接著來玩「剪刀石頭布,都讓右手贏」,當左手出剪刀、右手就要出石頭;當左手出布、右手就要出剪刀;以此類推,訓練手指同時活化大腦,也可以幫助舒緩緊張情緒。要了解更多「肢體顫抖」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7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

相關推薦

美味的堅果,是美國心臟學會推薦的護心食品,但很容易一口接一口,一不小心就吃下一整包。到底堅果要怎麼選、怎麼吃,才會健康呢?大大小小的堅果,蘊藏著植物發芽所需的豐富能量及營養素,也是相當受歡迎的小點心。不管是芝麻、亞麻仁子、葵花子、松子、南瓜子、花生、杏仁、開心果、腰果、夏威夷果仁、核桃等,都各有擁護...

閱讀詳情 »

影響濕疹的成因好多,想要控制濕疹,除了遵照醫囑規律用藥外,日常作息也要特別注意唷!  改善濕疹,你該這樣做: 5. 清淡飲食,避免刺激:飲食宜清淡,避免喝酒、吃油炸及刺激性的食物。 6. 找出過敏原:找出環境、衣物或食物中的過敏原,盡量減少接觸機會。 7. 減少皮膚刺激:洗澡水最好維持攝氏38~42...

閱讀詳情 »

材料:白蘿蔔一條(能放多少就放多少)和蜂蜜(我用500g)用具:玻璃瓶一個(我的玻璃瓶是750ml裝的)做法:1)白蘿蔔去皮,切絲。2)把切好的白蘿蔔絲放入玻璃瓶裡,再把蜂蜜倒入,即可。3)三天後就可以喝了。***喝到還剩1/3時,可再加蜜糖。第二輪的蘿蔔蜜糖就無需等三天,第二天就可以喝了。我個人...

閱讀詳情 »

9歲的高子涵是黑龍江綏化人。2015年4月21日,在家裡突然失火的情況下,本已跑出屋外的她為救被困屋中的姥姥,又毅然衝進滾滾濃煙之中,導致全身25%重度燒傷。而姥姥為護住子涵,用身體做屏障,全身65%重度燒傷。大火過後,祖孫倆雖經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巨額的治療費用讓這個普通農村家庭難以承受。這一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